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邬理洋 湖南农业大学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动物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报道结果来看,其作用效果很不一致,总体来说,其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出现报道结果不一致,是因为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活菌制剂,其作用效果受菌种、生产工艺、运输、保存、动物种类和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微生态制剂的质量含有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接受性等四个主要特征,与菌种和生产工艺有密切的关系。

    优良的菌种是生产出高质量微生态制剂的关键,畜牧专家提出了筛选益生菌菌种的5项标准,但是菌种的遗传性(优良吐)受到保藏、储存时间和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种使其制剂质量下降。

    目前,饲用微生态制剂尚无生产标准,部分微生态制剂生产不规范,生产尚处于复配、仿制阶段,导致产品容易失活质量达不到要求。特别是经过高温制粒后,大量的活菌制剂被灭活,导致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大大下降。一般来说,只有优良的菌种配合科学稳定的生产工艺参数才能生产出优质、稳定的微生态制剂。

    此外,市售的微生态制剂存在着菌种成分标示不明、扩大功能、使用技术不明确问题。有些产品活菌量标示值与实际值不相符、活菌很少,甚至还有杂菌污染。

    但我国作为一个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大国,在医疗和农业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量高达18万吨/年。抗生素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常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饲料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料肉比、减少疾病发生,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其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长期滥用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使畜禽肉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现象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欧盟于2006年,开始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也是造成今天我国畜禽肉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欧盟就曾以我国肉产品中氯霉素超标为由禁止其出口。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人民大众的广泛需求,因此抗生素药物残留问题也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我国先后在1999年及2004年颁布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管理,因此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生产出无公害、无残留和无污染的安全畜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和广泛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对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微生态制剂在国内畜牧行业的应用前景还是极为广阔的。

上一篇: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养殖业中的作用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