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方法
宋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日常畜牧养殖过程中,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措施主要包括规范的引种,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应用等。加强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
目前 PR 弱毒苗、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缺失 g E 糖蛋白的基因工程苗已成为世界首选的疫苗)已研制成功,在许多地区应用,能有效缓解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但靠疫苗接种不能消灭本病。一般无本病的猪场禁用疫苗。研究证明,当猪场同时接种俩种不同的基因缺失苗后,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因此在同一个动物中只准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已避免疫苗毒株间的重组。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规范引种
不得从本病阳性猪场引种(包括精液),而且应于种猪启运前对拟引进猪只采血送检,确定无伪狂犬野毒阳性后始可启运引进。种猪入场后,需隔离饲养观察至少 6 周才能并入生产猪群。为避免因引种带入病原的风险,提倡自繁自养。
2 封闭式管理
加强猪场大门口来往人员、车辆的严格控制与消毒;严格控制生产一线饲养生产人员外出,严格细化回场后或入场人员的消毒净化工作;原则上要谢绝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伪狂犬病毒能够感染多种动物,猪场内不得混养多种家畜,严防野狗、野猫等动物进入场内叼食死仔、胎衣等。
3 免疫接种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方案是有效保护易感猪群,预防疫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严格健全和完善符合本场的实际情况的免疫程计划。严格遵守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选用优质疫苗,充分确保易感猪群始终得到高效价抗体的有效保护。
4 阳性猪场的控制措施
(1)隔离消毒与治疗
首先及时隔离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对原来的栏舍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原扩散。本着净化该病毒的原则,对于临床发病猪和检测带毒猪,原则上应予淘汰。即使不便立即陶汰的,需要专人专舍隔离饲养,并加强日常消毒。注射伪狂犬双基因缺失苗 1~2头份对治疗和控制疫情有较好效果。
(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加强各猪舍的管理工作,保障日常优质饲料的供给,同时加强保健,以提高猪群的机体免疫能力;生产管理上实行早期断奶,分阶段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减少环境应激。总之,通过在生产饲养各个环节认真把握,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最低限度的限制病原的流行。
(3)紧急免疫接种
疫苗的紧急免疫接种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保护其它未感染猪群的重要措施。阳性检测猪场不宜使用灭活苗,应注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定期对各猪群进行疫苗抗体的水平检测,对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加强免疫,此外要保持群体间的抗体整齐度,及时淘汰个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确保各猪群在整体上保持在理想的疫苗抗体水平和整齐度状态。
(4)检测淘汰病猪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带毒者。疫情流行期间要果断淘汰临床发病猪。疫情平息后,定期做血清抗体检测,及时淘汰检测阳性个体。猪场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每年的监测计划。被执行监测的各生长阶段猪群要按 10%~20%的比例抽检,及时掌握猪群感染状况,坚决淘汰野毒感染阳性或隐性带毒猪;随着带毒个体的逐步淘汰,最终将所有阳性猪与带毒者清除出场,建立无病毒个体的猪群,再严格加以监管,最终根除净化病毒在场内的流行。
(5)清除传播媒介
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各猪舍饲养或生产人员之间严禁相互串栏串舍;不得混用生产工具;定期对全场进行彻底的杀虫、灭蝇、灭鼠工作。加强饲料的保管,严防饲料霉变或被鼠类污染。
(6)加强消毒灭原
消毒是对于周围环境的净化,防止病毒蔓延的有效手段。病猪或带毒猪待过的圈舍和周围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要将消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做到粪便、污染物和生产污水,在经过消毒液的严格处理后才可排放;及时收集病死猪尸及流产胎儿、胎衣等,用密封袋装好,作深埋处理。总之,只要认真做好以上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对于在猪场内最终根除猪伪狂犬病的愿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上一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方式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