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方式
在日常的工作中,兽医对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易感动物、死后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并且是建立在对整体猪群的观察基础上可做初步诊断。如临床表现出 3 周龄以内的仔猪大量死亡;3 周龄后的生长猪表现流鼻涕、咳嗽、嗜睡、精神紊乱;母猪流产率和死胎率高;日龄越大,发病率和死亡率越低的特点,均可提示怀疑伪狂犬的发生。
无菌采取病猪耳静脉血2 ml,置 37 ℃温箱 1 h,经 3000 r/min 离心,取血清 50 uL,可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MSN)、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娄高明等建立的检测 PRV 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结果与病毒分离具有同样的效果,适于猪场大面积的血清学检查。基因缺失苗 g E-ELISA 检测试剂盒(美国艾迪氏公司生产),还包括 g G-ELISA 、g C-ELISA、g B-ELISA 等。血清学的结果分析,特别是针对仔猪具有一定的难度。母源抗体可以在体内持续到 4 个月。猪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约为 18 d,如果对仔猪的抗体检测较早,那么很可能是误认为母源抗体为感染抗体。
目前用于 PCR 诊断的 PRV 基因片段主要有 g B、g D、g G 以及 g E 等,其中 g D基因是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基因,并且参与病毒感染的吸附和穿入过程。因此,g D 是伪狂犬病 PCR 诊断的主要候选基因。
上一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