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舍环境及其对猪的影响

猪舍环境及其对猪的影响

李立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猪舍环境是指影响猪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的所有外界条件,一般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物理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光、热、空气、水、房舍等,其中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等统称为热环境;化学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这里着重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生物环境是指生物个体以外的所有生物,包括空气、土壤、水中的微生物,体内及体外的寄生物,以及周围的其他同类群体等。 

    猪在生活和生产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样作为外在因素的周围环境也会对猪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总之,猪作为恒温动物,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其体温的恒定,需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须及时排出体外。 

1. 猪舍温度对猪的影响 
    猪舍温度主要来源于外界的气温、猪舍的保温隔热、猪的体热散发、加热设备、工作人员的活动等。对猪来说,猪舍温度是温热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猪的热平衡,效果最为明显。 
    作为热环境的主要指标,温度是通过热调节对猪产生影响。猪是恒温动物,热环境与猪的体温恒定性密切相关,而体温的恒定性是猪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生产的基础,所以体内代谢产热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而散热的难易以及产热和散热能否达到平衡,主要决定于环境的温湿度条件。但猪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不是无限制的,在适宜的范围内,只通过少量的物理性调节或不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恒定,产散热达到基本平衡,猪处于等热区。当环境温度过低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必须借助物理性调节和化学性调节,但当温度继续降低,超出了物理性调节和化学性调节的可调节范围时,猪的体温就不能维持在恒定温度,即体温会下降,直到冻死。反之,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就会造成体温上升,直到热死。 
    国内外学者就温度变化对猪产生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高温影响猪的采食量、日增重、生产性能、繁殖力、免疫功能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相关研究。H.Xin指出:环境温度从23.4℃到40℃的变化范围内,猪的日采食量明显降低,且每天的采食频率下降9%到11%。Y.Hyim指出:育成猪的日增重因高温影响比对照组减少12%,料肉比减少7%。国内相关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艾地云指出:在持续高温环境时,即28~35℃,三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体重分别为16~30Kg、30~60Kg和60~90Kg)日采食量较常温下的猪分别下降9%、14%和20%,日增重分别下降11%、21%和23%,料肉比分别增加0.05、0.23和0.14。谭明轩指出:高温会影响分娩母猪的繁殖能力,在天气炎热的7~9月,80%左右的繁殖母猪卵巢机能减退,发情无规律或不发情,新母猪的初情期延迟,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刘胜军通过研究高温环境对猪的生长性能、血浆皮质醇浓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指出高温显著降低猪的生长性能,持续的高温显著降低猪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抗病力下降[19]。同样低温也会对猪产生不利影响。Morrow指出:将体重为68Kg的猪分别在4.4℃和26.7℃中饲养到93Kg,前者的胴体瘦肉率较后者高,脂肪较后者少,主要原因是低温时,为了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较多,随之脂肪沉积也会减少。郭春华指出:在对20~40kg(环境温度分别为10℃、15℃和20℃)和60~80kg(环境温度分别为5℃、10℃、15℃和20℃)的试验中,低温情况下,随温度的降低采食量线性增加,饲料转化率线性下降,高温对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大于低温。 
    可见维持猪的环境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由中国农业部提出的《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4-1999)》中指出分娩母猪的温度生产临界范围为 16~27℃(此数值为在猪床床面以上 1m 高处的温度)。

2  猪舍湿度对猪的影响 
    当猪所处的环境湿度是在最佳范围之内时,周围环境空气的湿度对猪的生产性能几乎无影响。但畜牧舍内环境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家畜健康、生产力等产生不利影响。湿度作为热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是影响猪的蒸发散热,而蒸发散热属于潜热散失,当环境温度处于高温状态时,猪主要通过蒸发散热来排除热量,蒸发散热与有效蒸发面积和蒸发面的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比有密切关系,湿度越大,水汽压之差就会越小,蒸发散热就越困难;反之,湿度越小,蒸发散热就越容易。当环境温度处于低温状态时,湿度越大,皮肤的导热系数越高,从而使保温性能降低,也会影响猪的热调节。高湿会影响猪的日增重、料肉比等,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另外还会影响猪的行为、免疫功能。低湿容易使猪发生皮肤干裂等现象。
    Heitman.H指出高温高湿环境下猪的增重减缓。Patrick指出育成猪舍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 45~75%范围内时,对猪舍内的 CO2、NH3及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没有影响,但当相对湿度增大到 90%时,数值将急剧增长,研究表明育成猪的日增重随着猪舍环境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成线性下降变化。李震钟指出,周围相对湿度由 45%升高到 95%,猪的平均日增重下降 6%~8%,若空气温度高于适宜温度 11℃,周围相对湿度为 80%时,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低于周围相对湿度为 50%的情况时。邵燕华指出环境温度为 28℃,环境的相对湿度由 30%升至 90%,猪的日增重下降了 16%,环境温度为 33℃,环境的相对湿度由20%升至 80%,猪的日增重下降了 29%,并且单位增重耗料增加了 21%。可见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增加,会引起猪生长和肥育速度下降。《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4-1999)》中规定了分娩猪舍内环境相对湿度的范围为 40~80%。

3  猪舍氨气对猪的影响 
    有害气体是指对人或者畜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者说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是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且易溶于水,在猪舍内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残渣等经酶或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气(NH3)作为猪场中一个重要的污染物,不但对猪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还会使舍内的工作人员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2002 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文中限制了猪场的污水生物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这两个指标都影响 NH3的含量,据报道 50~80kg 的猪每天排放粪尿 6kg,含氮量为 12~37g,其中约有 60%是尿素或胺盐等易转化为 NH3的物质。Crober指出:氨气会导致猪的生长性能的下降,20kg 的小猪在氨气浓度为 25×10-6mg/m3的空气中增重下降 5%,在氨气浓度为 50×10-6mg/m3的空气中增重下降 12%,养殖场内高水平的氨气含量会导致公猪不能嗅出母猪分泌物的气味减少其爬跨行为。曹进报道:随着氨气浓度的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分娩母猪及哺乳仔猪空气卫生要求指出氨气浓度不大于 15mg/m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猪的生长发育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环境因素在适宜范围内时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当环境因素超出其适宜范围时,会阻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为了使猪的生长环境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仅仅凭借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其实施一定的调控措施。

上一篇: ZEA和ISO对青年母猪其它器官相对重量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