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和Ecoll攻毒对仔猪细胞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刘忠臣 四川农业大学
细胞因子是机体在炎症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之类具有免疫调节与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肤或蛋白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Q)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分泌,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也是反映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常用指标。皮质醇在免疫细胞和炎症之间的联系以及维护结缔组织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功效,应激状态下,皮质醇会维持血压稳定和控制过度发炎。PUFAs对白细胞因子生成的调节与这些细胞某些功能的改变相关,如淋巴细胞的增殖、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巨噬细胞的补充。本试验结果显示,脂肪来源显著影响仔猪血清IL-lp水平,添加10%鱼油显著降低IL-lp水平,这-结果可能与鱼油主要含PUFA有关。但本试验并未发现脂肪来源对仔猪血清皮质醇、IL-6和TNF-Q有显著影响。
大肠杆菌在致病过程中产生内毒素,协同细菌造成病理损伤。内毒素可以诱导靶细胞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其中TNF-Q既能杀灭外来病菌又能介导机体炎症反应,造成机体损伤。但是,如果机体内病原不能及时地遏制或清出体内,这些分子可能就会聚集过量,从而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起致炎作用。本试验结果显示,E.coll攻毒显著增加仔猪血清IL-lp含量,添加鱼油降低 Ecoli攻毒仔猪血清IL-lp水平,其次是椰子油;进一步印证了鱼油和椰子油对 E.colt攻毒仔猪的保护效应。另外,王春光(2010)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血清TNF-Q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健康鸡,而且攻毒72h后达到高峰,试验结束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值,与临床死亡结果基本同步;王佳贺的研究也发现,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感染人类单核白细胞系THP-1,感染3小时后血清TNF-。和IL-lp升高。上述研究与本试验结果相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推测可能是病畜/禽血液中迅速繁殖的大肠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诱导血清中r1NF-a含量升高。
本试验中未发现脂肪来源引起未攻毒仔猪血清抗体水平的显著变化,但是E..coll攻毒后,仔猪血清IgG和Igh水平降低。比较三种脂肪来源对E.coli攻毒仔猪血清抗体的影响发现,添加椰子油和鱼油增加 E.coli攻毒仔猪血清IgG含量,其中椰子油效果好于鱼油;添加猪油有增加 E.coli攻毒仔猪血清IgA的作用,其次是鱼油。综合以上结果发现, Ecoli攻毒降低了仔猪血清总抗体水平,脂肪来源尤其是鱼油在缓解攻毒强应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脂肪来源和E.coli攻毒对仔猪糖脂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