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添加水平及不同类型甜味剂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吕继荣 四川农业大学
本试验研究发现,以糖精钠为主的复合甜味剂可提高仔猪采食量,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猪采食量的发挥,在本试验中最适添加量为150mg/kg(主要有效成分:糖精钠)66%)。甜味剂提高采食量的结果与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结果相似,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发现甜味剂有提高采食量作用,但添加量过高则会降低猪的适口性,国外的研究者也有类似的发现。但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人和鼠上的报道居多,研究表明,随着阿斯巴甜浓度的提高,受试者酸奶的摄入量反而降低。甜味物质提高采食的前提是作用于动物的味觉感觉器官,味蕾上受体产生相应的化学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引起动物与采食相关调节因子的释放和采食欲望,但当甜味浓度过高时,动物的甜味受体的感觉刺激将会饱和,负反馈调节采食相关因子和摄食欲望,从降低诱食效率;其原理与 McCaughey的结果类似,即过度的采食适口性好的食物会引起动物感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饱感,当采食大量的适口性好的食物后,这种食物的适口性降低,同时引起中枢神经对刺激反应降低,再过度刺激将会引起动物体生理的感知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动物反感。因此甜味剂的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不同饲粮、不同动物生理特点适宜添加。
本研究在等量糖精钠添加的前提下,发现单独使用糖精钠对生长猪没有诱食效果,复合甜味剂组与糖精钠相比,具有显著的诱食作用(P<0.05),其诱食和促生长效果与蔗糖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复合甜味剂能克服糖精钠缺点,不失为蔗糖的一种廉价替代物。复合风味剂较好的诱食效果可能与复合甜味剂中增效剂和风味呈味物质起作用有关,同时与不同甜原料之间具有协同效应相关。本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与nanilova等和Glaser等报道的猪对单一甜原料的偏好似乎有矛盾。为什么不同甜味剂复配在一起就比单一甜原料有优势,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甜原料作用的通道不同有关。其他兽医研究同时表明肠刷状细胞可能与味蕾具有相似的功能,接触甜味物质后能引起味蕾相似作用机制,拥有感觉糖的器官,能区别具有能量和没能量的甜味物质,引起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激活,从而引起细胞内的ca离子浓度增加,他们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提高了葡萄的吸收和钙离子浓度,细胞钙离子浓度的提高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非营养的甜味剂通过信号传递提高了糖的吸收。因此推测,可能是因为复合甜味剂组中甜原料作用的途径不仅是口腔中的味觉受体,可能还作用于肠道味觉受体,从而表现出较好的诱食效果,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初步了解到复合甜味剂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不失为蔗糖的一种廉价替代物,同时发现与糖精钠相比,复合甜味剂诱食效果有明显优势,但复合甜味剂的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添加更有利于猪采食潜力的发挥。本试验的结果为指导复合甜味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数据积累,但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复合甜味剂在不同动物阶段、不同饲粮下的最适添加量,同时复合甜味剂诱食效果优于糖精钠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 各风味剂对血清神经肽Y、生长素和瘦素的变化规律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