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立体化养殖模式养殖白羽肉鸡
从种禽场的批批种蛋,到孵化厂刚刚孵出的小鸡,从饲料厂一袋袋装车待运的饲料,到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养殖小区;从洋溢着幸福笑容和收获喜悦的养殖户,到一派繁忙的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从“当年建设、当年见效、三年回本”到“当年建设,当年回本”……突泉县正在形成一条集“种禽繁育、鸡雏孵化、饲料生产、养殖基地、屠宰加工、技术培训”六大环节组成的健全、完善的白羽肉鸡产业链条。
突泉县立足实际,认真谋划,探索出行政推力、政策引力、干部精力、百姓民力“四力合一”的发展模式,倾力打造白羽肉鸡之乡。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畜牧基础建设性投资5亿元,吸引了全县1500多户农民兴建肉鸡养殖小区87个、专业村32个,标准化鸡舍1566栋,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养殖能力达到了4000万只,累计出栏肉鸡8000万只,创产值20.15亿元,农民获纯收益达3.2亿元。
经营560平方米肉鸡养殖棚舍,年可以出栏肉鸡4至5批,纯收入4万元左右。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随着基地规模的逐步壮大,种禽孵化、饲料加工、标准化养殖企业纷纷抢占突泉市场,形成了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2011年,两大龙头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牧业产值10.8亿元,安置就业4620人,实现就业收入6930万元,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1.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700元。
白羽肉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引来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连锁效应,尤其是实现了蔬菜产业和禽产业的有力结合,鸡粪既可以直接应用为粪肥,也可以投放到沼气池里,通过发酵变成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可以用于清洁生活能源,沼液可以用于蔬菜种植,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用,实现了养鸡种菜、沼气覆盖的循环经济模式。
2012年,突泉县将采取农民自建和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自动化、无害化、立体化养殖模式,新建标准鸡舍20万平方米,新增养殖能力1000万只,养殖能力达到5000万只;继续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加大食品加工力度,延伸链条、抱团发展;成立全县家禽养殖协会,申请加入中国畜牧协会家禽分会,全面提升“白羽肉鸡之乡”品牌内涵和区域影响力。
上一篇: 女医生劫后余生走上养鸡路
下一篇: 利川乐福畜产:获颁“中国毛兔业首强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