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瘤胃中毒的检测手段
苑学 吉林大学
T-RFLP 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系统学原理为基础的研究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DNA 水平上通过对特定核酸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测定来分析比较特定环境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此技术应用简便、快捷,而且可以通过荧光标记产生的波峰面积,对环境中细菌的数量进行半定量分析,但其缺点是,只能对微生物鉴别到科或属的级别,不能鉴别到种,所以兽医将 T-RFLP 技术和荧光定量 PCR 相结合,对肉牛在亚急性瘤胃酸中时瘤胃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
从T-RFLP 和荧光定量 PCR 结果可以看出,pH5.2~5.5(中度亚急性瘤胃酸中毒)、5.6~5.8(轻度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和 5.9~6.8(健康)相比较,纤维分解菌如,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淀粉分解菌如,嗜淀粉瘤胃杆菌、普雷沃氏菌以及多底物发酵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但牛链球菌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乳酸产生菌只有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和(P<0.01),但反刍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证明,当肉牛采食大量精料时,使纤维降解菌的数量减少,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对乳酸利用菌---反刍月形单胞菌影响较大。
此时 pH5.2~5.5 和 5.6~5.8 组乳酸生成菌---乳酸杆菌和乳酸分解菌---埃氏巨型球菌数量都增加,无法确定是乳酸蓄积或挥发性脂肪酸蓄积引起 pH 值降低,所以本试验又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进行测定,发现乙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丙酸和丁酸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而乳酸浓度却显著增加(P<0.01),因此可以证实,本试验中肉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由乳酸生成菌数量增加、主要乳酸利用菌之一的反刍月形单胞菌数量减少,引起乳酸蓄积,导致瘤胃 pH 降低,最终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本试验研究发现,肉牛瘤胃 pH 降低时,瘤胃中的反刍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减少,但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瘤胃中的乙酸浓度显著减少,丙酸、丁酸浓度变化不明显,乳酸浓度显著增加,在瘤胃内蓄积,最终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上一篇: 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