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畜禽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畜禽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宋福忠 重庆大学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及对策

    许多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规范养殖管理。20 世纪60 年代,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与消除法》、《防止水污染法》、《恶臭防止法》等7 部法律,对畜禽污染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意大利规定了耕地上畜禽粪便最大用量,德国对耕地使用的氮磷钾总量进行了限制,挪威将防止畜禽养殖污染纳入到了1970 年颁发的《水污染防治法》,瑞典法律规定在封冻和雪覆盖的土地上禁止倾倒任何畜禽粪肥。

    中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涉及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内容。2002 年国家环保局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规范了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管理、技术、排放标准的要求。上海市政府于 1995 年出台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管理法规——《上海市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条例》。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研究方向。一是研究内容为宏观的、定性的提出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经济、法律等措施手段,制定宏观指导性措施,例如流域畜禽规模养殖粪便污染现状调查、集约化畜禽场的环境污染治理、畜禽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研究等;二是研究侧重于研究畜禽养殖分布状况、某一地区养殖的污染程度;三是畜禽养殖相关技术推广政策研究。刘培芳等提出要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制定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完善和配套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防治对策;周元军提出了运用沼气生物工程技术对猪的粪尿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的对策;陈伟认为政府应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宏观监控、源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控制污染、全面实行限期治理、落实治理技术和资金等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对策,朱立安在对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中提出了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三个方面的污染控制方法。

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

    畜禽粪便经适当的处理后还田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途径。Petersen 等研究认为,动物粪便作为绿肥用于作物庄稼,有利于氮的有效循环。畜禽粪便亦可用作牛、羊饲料、培养料,畜禽养殖污水经适当的处理后还可用于鱼塘补水和灌溉。汪雅谷、黄红英、王少平、Vare等人从养殖规划布局、养殖场设计、饲料配方、养殖过程管理、饲养环境控制等方面研究了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及技术。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消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研究最多的是各种畜禽粪尿的处理方法。日本自 1975 年起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同时除去粪便中的BOD 和氮的技术。邓良伟用水解——SBR——活性碳吸附去除养殖废水中NH4,赵岩用 SBR 技术处理高浓度养猪污水,于金莲、成文、范建伟等分别采用接触氧化、生物膜法等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

    随着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在畜禽粪污进入污水前,单独或与其他物质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如加拿大用作物秸杆、木屑、城市垃圾等与畜禽粪便一起堆肥,腐熟后作商品肥;泰国的 Polprasert 和美国的 Yang 等人开发了低投资的堆肥技术;台湾学者 Jenn-Hung Hsu 研究了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分解的作用。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的另一技术领域是厌氧技术,通过厌氧消解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实施处理,同时将其厌氧降解液(沼液)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邵爱萍研究了浙江建德 15 户畜禽的沼气工程;潘安君以北京某地饲养 300头母猪的猪场为例,提出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处理模式,进行了工艺流程和效益分析;通过对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特性和资源特性分析,张忠祥研究了形成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和渔业紧密结合物质内在循环模式的控制技术。

3 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养殖的不断发展,污染防治问题已经不仅限于污染治理,而是转向养殖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因此部分学者开展了畜禽养殖与区域发展的研究,提出区域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要寻求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和谐,以实现畜禽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是指畜禽养殖产业既能满足社会经济生活需求又能满足区域环境保护需求的发展。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由畜禽养殖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畜禽养殖环境子系统组成,研究尝试建立起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 16 个指标,其中畜禽养殖社会经济子系统包括肉类需求量、禽蛋需求量、奶类需求量、牧业总产值 4 个指标,畜禽养殖环境子系统包括饲料科技的投入率、粪便达标处理率、废物综合利用率、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环保投入占 GDP 的比重、地表径流量、常用耕地面积、地面水质达标率、单位土地化肥施用量、以及工业污染指数和生活污染指数 12 个指标。

    载畜量研究的核心是畜牧业养殖放牧过程中草场对放牧承载量的研究。此类研究概括起来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研究草场的牧草生产能力,即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能力水平;层次二,研究草场退化问题对放牧活动的影响;层次三,研究特定草场所允许载畜量,即特定草场应控制的放牧强度,以保护草场的持续发展。胡雪飙依据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提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该区域的环境系统对畜禽养殖这一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选取反映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两类因子共 8 个指标构成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即牧业总产值、地表径流量、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污水产生量、COD 产生量、总 N 产生量、总 P 产生量、总 K 产生量。在全面分析重庆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对重庆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并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

    当前关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治理和如何防治两个方面,研究对象为单一的养殖场。虽然载畜量涉及到了草场对放牧活动的支撑能力,但研究仅限于以产草量为判别因子的单因素研究,而针对现今大力发展的集约化养殖并没有开展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预警的研究。

上一篇: 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加不同形式氨基酸对罗氏沼虾的影响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