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在水产动物饲料与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牛化欣 江南大学
微胶囊化技术是指用特殊手段将固、液、气体等物质包埋在一个微小而封闭的胶囊内,在特定的条件下,其间所包含的成分可以可控速率释放,此技术最开始应用于医药工业。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畜牧养殖业中也得到了应用发展。
1饲料微胶囊化技术的优点
相对常规饲料加工工艺,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l)能够改变饲料物质的状态、体积和质量,提高其稳定性、溶解性和流动性。如液态饲料添加剂微胶囊化可解决液态在饲喂动物操作过程的不方便。
(2)保护高敏性物质,提高其对敏感环境因素(光、热、氧、湿度和强酸、强碱)抵抗力,防止和延缓饲料腐败变质。如将维生素等对环境敏感的物质微囊化处理,使其与外界隔绝,可以有效的延长其储存时间。降低挥发性,延长香味剂等物质的滞留期。
(3)保持饲料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活性。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饲料酶制剂和益生菌可以提高饲料效率,但许多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在饲料加工工艺和进入动物体内的过程中生物活性损失较大。
(4)使饲料各组分微胶囊化,可制备营养全面、粒径微小的水产动物开口饲料,减少营养成分在水中的溶失。
2在水产动物饲料和营养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水产动物饲料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产动物微粒饲料的制备味口晶体微胶囊氨基酸化。
对水产动物幼体而言,用微胶囊饲料代替一般饲料和活饵,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溶失。 Jones等用界面聚合法首次生产出尼龙蛋白膜微胶囊饲料,并用其代替生物饵料用作贝类的开口饵料。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的海水幼鱼微胶囊饲料,在孵化后8一15d期间,投喂金头酮,其生长性能与投喂生物活饵料没有差异。Onal和Langdon采用蛋白交联和明胶一海藻酸钠微胶囊化制备了2种水产幼鱼微粒饲料,替代部分卤虫投喂斑马鱼,对其生长和成活率没有产生影响。易美华等动物蛋白质为壁材对对虾饲料进行了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通过微胶囊化,对虾饲料耐浸泡性提高,对水体污染减小且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黄志强等研究以明胶为壁材,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在水中稳定性良好的微米级微胶囊,用作水产动物开口料。
相对饲喂PBAA而言,某些水产动物对饲料添加CAA吸收速度较快,不能很好利用合成机体蛋白。还有,减少CAA在水中的溶失,必须采用微胶囊化技术,改善CAA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和生物学效价。水产动物营养人员对饲料CAA添加剂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用饲料中分别添加0.4%C一坊s和包膜一坊s, 10min后测定坊s的水中溶失率,包膜一坊s溶失率较C一坊s的溶失率显著降低,可见,CAA经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大为减少。CAA微胶囊化后,在水产动物消化道中需先经过微胶囊壁材的液体渗透、膨胀、崩解、释放而被吸收,其吸收速度缓慢,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CAA与PBAA吸收不同步的矛盾。不同研究者选择不同壁材,采用不同的微胶囊化技术,包被不同种类的CAA,用于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牙虾、日本囊对虾、凡纳滨对虾等水产动物饲料中进行了大量研究。
上一篇: 水产饲料中添加CAA的作用不佳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