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混合饲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

混合饲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

王晓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

    通过对8组全混日粮的pH、IVDOM、MCP以及v队测定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高GI全混日粮的IVDOM,尤其是Hl(8:2)、HZ(8:2)显著(P<0.05)高于其它各组,而pH下降幅度却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工VDOM与其培养液中pH有直接的关系,Burbank等研究指出体外消化缓冲液的pH在5.6左右,较低,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发酵,很难将其整个体外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Mould、Depeters等认为pH维持在6.6一6.8时,瘤胃内环境适宜消化,低于6.4时将不利于纤维的消化,纤维消化率下降。因为纤维分解菌对pH值的变化比较敏感,当pH小于6时,其活性受影响很大,显著降低粗饲料的消化率,据报道当瘤胃液pH值降为5.70时瘤胃微生物产量较6.70时减少50%。本研究的pH在6.25一6.36,说明经优化的全混日粮,稳定的pH是其发挥组合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Ru等研究发现,紫花首稽的体外培养消化率远高于其它饲草品种(干草和秸秆)与体内结果相似,本实验中高GI的全混日粮中紫花首稽就占到50一60%,而低GI日粮的只占40%,可以说本试验的高GI研究结果与其一致。由于紫花首稽属豆科牧草所含的粗蛋白较秸秆的高,从而产生了相对较高的NH3一N浓度,抑制了pH的下降。

    草食家畜瘤胃发酵产生的VFA大约占进入机体代谢碳流量的2/3,是草食家畜赖以生存、保持正常生长,繁殖泌乳的主要能源,提供草食家畜总能量需要的70%一80%。本研究中总VFA与丙酸的产量上,Ll(7:3)和LZ(7:3)尽管在9一12一24小时都是先降后升,其总VFA相对于其它各组变化较为稳定,到培养结束时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TVFA)及丙酸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与其IVDOM的后期大幅上升走势相吻合。低GI的四组全混日粮其IVDOM、MCP、乙酸、丙酸、pH在前期(3一9小时)增幅平稳,波动较低,而高GI的四组日粮就要差些,充分说明番茄皮渣的添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试验分析得知,番茄皮渣单独培养时前期能氮同步性较首稽好,3一9时MCP生成量显著高于首稽,但由于其纤维类成分含量低,造成后期供能不足,至后期接近培养结束时,番茄皮渣MCP增幅趋缓。

    通过GI的优化,使其与首稽和秸秆的有机搭配,达到全混日粮总体水平稳定高,波动性小,为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有机质消化率和微生物蛋白的产生量。而高GI组由于没有番茄皮渣的添加,而且豆粕、首稽快速降解蛋白部分较少,IVDOM显著低于粗精比相同的低GI组,且pH降幅快于低GI组,由此可知3一9小时高GI组处于缺氮状态,所以其表现为微生物蛋白生成量低。而9小时后,由于首稽等慢速降解蛋白开始发酵,致使MCP产量回升,而此时,精料部分基本发酵完毕,秸秆类物质也开始发酵,而且麦秸较玉米秸能氮同步性好,致使培养液的能氮达到同步,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微生物产量,使得 IvDOM、TvFA和MCP增幅显著,而pH降幅开始趋缓。但总体而言,高G工全混日粮其MCP产量要大于相同粗精比的低GI全混日粮。虽然各组全混日粮MCP产量、总VFA并没有呈现同它们各自的IVDOM完全对应,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即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经GI优化的全混日粮整体能氮平衡较好,但不同粗精比的高、低GI全混日粮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如Ll(7:3)和LZ(7:3)的MCP产量大部分时间就高于Hl(8:2)、HZ(8:2),且其丙酸产量在绝大部分时间还要高于其它各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丙酸都呈高水平;而同GI组不同粗精比也存在着差异,本研究同GI组粗精比低的Hl(7:3)、H2(7:3)其丙酸产量显著低于相对应的Hl(8:2)、H2(8:2)组(P<0.05),说明高GI组混合饲草,提高精料比例并不一定好。 VanSoest指出,丙酸的生成是唯一摄取HZ的生化反应,在丙酸生成的同时不伴随CO:的产生。在草食家畜的瘤胃内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中绝大部分对发酵底物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选择性。Russe11报道,草食家畜瘤胃内的微生物类型及数量,影响瘤胃内丙酸生成的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瘤胃微生物种类对瘤胃的发酵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Clark等对大量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高产奶牛日粮中的精料在30%到70%,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最高。本试验用于体外消化低G工低粗精比即Ll(7:3)与LZ(7:3)组,其精料比例正好在30%,尽管G工较低但其瘤胃微生物产量与高G工的Hl(8:2)、HZ(8:2)不分伯仲(P>0.05),GI低且精料含量低的Ll(8:2)与LZ(8:2)的微生物蛋白产量较低。这就说明低G工的混合饲草能氮不平衡,只有适当补充较高比例精料,才能为瘤胃微生物提供理想的可发酵的基质,达到Hl(8:2)、HZ(8:2)的水平。卢德勋指出,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度”,必须掌握好“度”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饲料的潜能,起到组合效应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微生物蛋白的增加、挥发性脂肪酸中各类酸尤其是丙酸比重的优化,是饲草经GI优化后产生组合效应的重要机理之一。

上一篇: 混合饲草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