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与日粮处理组 A 相比,日粮处理组 B 的乳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乳脂率提高了 0.01%,乳糖提高了 0.03%;日粮处理 C、D 组乳品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乳脂率分别下降 0.05%、0.10%,乳蛋白分别下降 0.05%、0.06%,乳糖分别下降 0.01%、0.01%,非脂固形物下降 0.07%、0.07%。从本次实验的数据来看。随着干苹果渣替代混合精料的比例增加,乳品质先是呈现上升趋势,后又出现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日粮处理组 D(60%)的短链脂肪酸(C4:0、C6:0、C8:0)和中链脂肪酸(C10:0、C12:0、C14:0)均高于日粮处理组 A,其中 C6:0 显著高于日粮处理组 A(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处理组 C 的长链脂肪酸(C16:0、C18:0、C18:1)均低于日粮处理组 A,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在本试验中,用干苹果渣替代奶山羊日粮中不同比例的精料对奶山羊的乳蛋白、乳脂率、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的影响均不显著,原因可能为:一方面是试验处理不能对乳成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热应激掩盖了不同处理对乳成分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出,用干苹果渣替代奶山羊日粮中40%、60%的精料时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都表现出下降趋势,而用干苹果渣替代奶山羊日粮中20%的精料时奶山羊的乳脂率、乳糖表现上升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干苹果渣含量过高,导致日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降低,糖、蛋白质、脂肪合成所需碳链的供给受到限制,引起乳品质下降。
关于苹果渣对乳品质的影响,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存在一定的争议。Bae et al指出,新鲜果渣显著提高牛奶乳蛋白含量,但却显著降低乳糖含量,对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显著;Edwards et a研究报道指出,苹果渣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梁建光指出,用苹果渣取代奶牛日粮中的部分精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乳成分的含量,但不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本次试验中用苹果渣替代奶山羊日粮中20%精料时所得的试验结果与Edwards等人的结论基本一致。
反刍动物乳脂中脂肪酸种类至少有 400 种,但大部分是 C4-C18 之间的短、中、长链脂肪酸。奶山羊乳中短、中链脂肪酸不仅易消化吸收,而且具有医用保健价值,但却与羊奶膻味的形成密切相关,进而影响羊奶的生产和消费。随着羊奶的营养价值在国际营养学界被认可,通过日粮组成来研究羊奶脂肪酸组成显得十分必要。据报道,当奶牛饲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日粮时,提高了乳中 C16:0 含量,降低了 C18:1、cis- C18:1 和 C18:3 含量;当奶山羊和奶牛饲喂高水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时,降低了乳中短、中链脂肪酸、长链饱和脂肪酸及 cis- C18:1 含量,提高了 tranc-C18:1 及亚油酸含量。
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处理组 D 的短、中链脂肪酸均高于日粮处理组 A,而日粮处理组 C 的长链脂肪酸均低于日粮处理组 A,其中 C6:0 含量显著升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干苹果渣提高了奶山羊青贮玉米及苜蓿干草的采食量;并且干苹果渣中粗纤维含量较高(14.73%),随着其添加比例的增加,奶山羊日粮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对地降低,引起瘤胃发酵产生乙酸的含量增加,提高了短、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同时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提高了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水平,降低了长链脂肪酸合成底物,为乳脂的从头合成提供充足碳源,导致长链脂肪酸的合成速度低于短、中链脂肪酸的合成。但从总体上来看,干苹果渣对奶山羊乳脂肪酸的组成影响不大,可能在于日粮结构较为合理,对瘤胃发酵和代谢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