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初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初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张庆华 黑龙江省拜泉县拜泉镇畜牧兽医

1发病原因

    仔猪生后第 1 星期内不能进行糖原异生作用,完全依赖母乳作为机体的营养来源。如果此时摄食母乳糖原不足,则体内糖原可迅速耗竭,血糖降低,导致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营养障碍,严重时使机体陷入昏迷状态,最终死亡。因此,引起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哺乳不足所致,如气候异常寒冷,母猪无乳或少乳,母乳质量低劣,新生仔猪无法吮吸足够乳汁。此外,个别母猪不愿意让仔猪哺乳、母猪乳头不足等也是发病的原因。其中,气候寒冷、舍温降低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新生仔猪由于受寒冷的刺激,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而增加了体内糖原的消耗,使体内贮存的糖原减少,当新生仔猪对糖原的需求量与糖原的供给量有一定的差距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时,便发生了低血糖症。

    由于母猪饲养管理不良,造成母猪无乳、少乳,乳中含糖量低,特别是母猪患病,如乳房炎、发热等疾病,致使泌乳障碍,造成产后乳量不足或无乳。仔猪因为饥饿,获取糖原不足或未能获取糖原而发病。

    仔猪先天性衰弱而不能充分吮乳;同窝仔猪数量过多,母猪乳头不足,有的仔猪抢不到乳头而吃不到母乳;新生仔猪消化吸收机能障碍,初乳过浓,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过高,妨碍了新生仔猪的消化吸收。

    由于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管理及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致使新生仔猪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不良,体内贮存的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生酮和糖原异生作用成熟迟缓,导致仔猪出现低血糖症。

2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第 2 天突然发病,迟的在 3~5 天才出现症状。发病仔猪初期精神不振,四肢软弱无力,肌肉震颤,步态不稳,不愿吮乳,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呈嗜睡状,皮肤发冷苍白,体温低下。后期卧地不起,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痉挛,空嚼,流涎,肌肉颤抖,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或四肢呈“游泳样”划动。感觉迟钝或完全丧失,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到36~37℃。双眼半闭,瞳孔散大,口流白沫,并发出尖叫声。病猪对外界刺激初敏感,而后失去知觉,最终陷于昏迷状态,衰竭死亡,病程不超过36 小时。

3病理变化

    颈、胸腹等皮下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切开后流出透明的水肿液。血液凝固不良,胃内充满气体,有的胃内有数量不等的凝乳块。肝脏变化较特殊,呈土黄色或橘黄色,边缘锐利,质地脆弱,似“嫩豆腐”样,一触即破。胆囊膨大,充满淡黄色胆汁。肾脏呈淡土黄色,有散在的红色出血点。

4防治措施

    母猪妊娠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保证母猪从日粮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不要使母猪过于肥胖,在管理上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从而生产出质量比较高的仔猪。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每千克日粮中消化能应高于 11.72 兆焦 / 千克。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 13%,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条件的可以在夜间补饲 1 次青饲料。仔猪的适宜温度是,1~3 日龄为 30~34℃,4~7 日龄为 28~30℃,15~30 日龄为 22~25℃。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 1 个长、宽各60~80 厘米的护仔间,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待仔猪吃饱后放进护仔间,3 天后就可以让仔猪自行出入,这样既能保持仔猪体温恒定,又能有效防止母猪压死仔猪。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仔猪争抢乳头时,要及时调解。最好是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体大有力的仔猪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产仔过多时,可把部分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一般仔猪出生后半小时内要吃上初乳。

    母猪妊娠后期要增加能量饲料,或在产前 1 星期到产后 5 天,每天给母猪补充白糖 50~100 克,溶于水后拌入饲料让猪自食。仔猪出生后立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头 5 毫升,每天 4 次,连喂 3天。病后要迅速采取补糖措施,可用 20%葡萄糖溶液10毫升,地塞米松 0.5 毫升,腹腔内注射,每天 3 次,直至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为防止出现继发症,可用林可霉素,每头 1 毫升,肌肉注射,每天 3次,连用 3 天。与此同时,要解除发病的原因,改善饲养条件,将仔猪移到温暖的畜舍中,对母乳不足的仔猪,及时给予人工哺乳。

上一篇: 鸡线虫病的病原特点与流行病学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