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羊几种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措施
秋季羊寄生虫病的发生会因地域的不同及春、夏季的防治情况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羊群因夏、秋季水、草资源丰富,营养充足而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强,发病数量减少,寄生虫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但蜱虫叮咬及蜱传血液原虫病和胃肠道线虫病仍会持续发生,而寄生周期比较长的蝇蛆病等外寄生虫病则可能会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使感染羊出现显的症状。此外,有些能导致腹泻的肠道原虫病,如球虫病也可能在这个季节在羔羊身上发生。因而,秋季是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最佳时期。
1胃肠道线虫病
秋季肉羊易发寄生虫病仍然是胃肠道线虫。羊消化道线虫多为吸血性线虫,以强大的口囊吸附在胃、肠黏膜上,吸取羊的大量血液,并引起胃、肠黏膜的损伤、炎症、出血,食道口线虫可引起明显的肠壁结节。病羊表现显著贫血、消瘦,颌下和腹下水肿,急、慢性胃肠炎,持续性腹泻,带有大量粘液,有时带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严重者可造成羊的急性大批死亡,如捻转血矛线虫病,慢性病例常表现进行性贫血、消瘦,最后由于衰竭而死亡。羊的消化道圆线虫病秋季8~10 月多发,冬季极少发生。
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 7~10 毫克,1 次口服,或按每千克体重 5 毫克,配成 5%水溶液,1 次肌肉注射,奶用羊的休药期至少为 3 天。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 10~15 毫克,1 次口服。本药对胚胎有致畸作用,可导致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所以,对妊娠早期的母羊应慎重。母羊最好在配种前驱虫,羊宰前 14 天应停药。苯硫咪唑,每千克体重 10~15 毫克,1 次口服。伊维菌素有针剂、片剂、粉剂、胶囊剂等剂型,按每千克体重 0.2 毫克,1 次口服、皮下注射或拌料喂服均可。该药对各种线虫和外寄生虫均具有良好的驱杀效果,是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且效果很好的药物。泌乳羊禁用,羊宰前 28 天停用该药。
2羊鼻蝇蛆病
呈现地方流行性,该病是由狂蝇科、狂蝇属的羊鼻蝇(又称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蝇蛆病,有时也可侵袭人的眼、鼻。成蝇大小、形状似家蝇,灰褐色。成熟蝇蛆长 20~30 毫米,棕褐色,背面拱起,腹面扁平,前端尖,后端齐平。
成蝇侵袭羊,直接把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幼虫向鼻腔深处移行,可到达鼻窦、额窦甚至脑内。幼虫在移行过程中长大,成熟后返回鼻腔,刺激鼻黏膜发炎。病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地化蛹,经1~2 个月羽化为成蝇。成蝇寿命比较短,只有 2~3 星期,每年繁殖 1 代(寒冷地区)或 2 代(温暖地区)。成蝇侵袭羊产出幼虫时,病羊表现惊慌、逃跑,将鼻孔夹于双腿之间。幼虫寄生期,患羊表现慢性鼻炎症状,打喷嚏,流粘液性、脓性或血性鼻液,若幼虫侵害脑部则发生回旋症等神经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典型,容易诊断。辅助诊断可用敌百虫等药物喷射鼻腔,见羊打喷嚏喷出死的幼虫或在羊鼻腔内发现幼虫即可确诊。治疗可用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注射量为 200~300 微克。
3肠道原虫病
羊球虫病是分布极为广泛的原虫病。患球虫病的病羊常表现为腹泻、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症状,羔羊感染可发生死亡。该病病原为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各品种绵羊、山羊对球虫病均有易感性,而且多为混合感染。成年羊一般为带虫者,羔羊极易感染,且发病时症状严重。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等潮湿季节。当羊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时,容易诱发该病,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的奶头被粪便污染,都可导致该病传播。
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重症者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期下降。主要症状为下痢,排出粘液血便,恶臭。有时可见病羊肚胀,被毛脱落,贫血,迅速消瘦,严重者发生死亡。耐过病羊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力,表现带虫而不发病。
根据临床症状,检查粪便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即可确诊。成年羊是球虫的散播者,因此,养殖户最好将成年羊和羔羊隔离饲养管理。地克珠利口服液,5 毫升加清水 50 千克,饮用,每天 2 次,连用 3 天,效果较好。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死。对圈舍和用具消毒,最好用80℃以上的热水或 3%的热碱水。墙壁、地面围栏和用具要每星期用开水配制的3%~5%热碱水烫洗 1次,以杀灭球虫卵囊。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通风干燥,每天清除粪便,进行堆积生物热消毒。
上一篇: 幼兔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