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几种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猪几种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赵永斌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七管理区兽医

1仔猪黄痢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7 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染本病,特别是 1~3 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通常在 90%以上,死亡率高达 100%,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无论是初产母猪或者是经产母猪所生仔猪均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新建的养猪场以及曾经从疫区引进过种猪的养猪场,尤其是新建养猪场危害更为严重。临床典型症状是剧烈腹泻、排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的水样粪便,几分钟即腹泻 1 次,后躯及尾巴沾满污粪。病猪表现口渴,精神沉郁,停止吮乳,严重脱水、皮下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周围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昏迷而死。病尸皮肤干燥、皱缩、肛门哆开。

    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疫情不明的养猪场引进种猪。平时对饲料、饮水卫生多加注意,严禁外人及动物随意进入。做好母猪分娩期的环境清扫和消毒工作。接产时,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以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并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房和乳头,然后尽快让仔猪吸吮到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以增强抵抗力。给妊娠母猪注射特异性菌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国内已有多种菌苗可供选用,大肠杆菌 K88、K99、987P 三价灭活菌苗用于免疫妊娠母猪,可使哺乳仔猪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保护率。此外,用从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效果更佳。菌苗使用方法是,在母猪产前30~35天和 15~20 天各肌肉注射 1 次,每次 5 毫升。发现病猪,立即对全窝仔猪预防用药,可减少损失。

    由于本病的病程很短,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对本菌有效的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呋喃唑酮、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等,但只能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而且本菌容易产生抗药株。因此,必须随时注意更换敏感药。当病猪脱水严重时,可用 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头每次20 毫升。

    应用本场康复猪、淘汰的老母猪或经过用自家灭活菌苗高免育肥猪的血清,给仔猪注射或口服,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仔猪出生后应立即每头注射或口服 1~2 毫升,对本病有预防作用。治疗发病初期的仔猪,每天口服和肌肉注射各 2 毫升,连用 2~3 天。

2仔猪白痢

    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而病死率较低。本病多发生于 10~30 日龄仔猪,以 2~3 周龄仔猪较为多见,1 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在冬、春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保温不良,或者饲养管理不当及母猪缺乏乳汁时,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或增加本病的严重性。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的糊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体温和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病猪畏寒、拱背,皮毛粗糙,发育迟缓,逐渐消瘦。病程长短不一,一般为 3~7 天左右,大部分病猪可自行康复,但容易复发。根据 2~3 周龄的哺乳仔猪成窝发病,体温不高,排黄色浆糊状稀粪,以及剖检时仅见胃肠卡他性炎症等,通常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做细菌学检验。

    防疫措施和疫苗接种方法可参照仔猪黄痢。同时,应对仔猪提早开食,在必要时给仔猪注射抗贫血药,也可给母猪加喂抗贫血药。早期及时用药,治愈率较高,用多价大肠杆菌的高免血清治疗本病亦有效。

3 猪水肿病

   多发生于断奶后 1~2 周龄的仔猪,尤其生长发育较快的肥育猪更易发病,发病率 20%左右,病死率高达 80%。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呈地方性流行,常局限于少数猪群。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时多发。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本病的发生常比较突然而且病程短促,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病猪的主要症状为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口吐白沫,脸部、眼睑水肿,叫声嘶哑,后肢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剖检时常见胃壁、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水肿为特征性病变。体表水肿多见于眼睑及脸部。临床上通常根据发病的日龄、特征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要确诊,须做病原分离其血清型鉴定。

    目前,对猪水肿病尚未有正式批准生产的商品化菌苗可使用。据报道,用从本场分离到的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在仔猪断奶前 1 星期每头肌肉注射2 毫升,可使仔猪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上一篇: 猪链球菌病的成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