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链球菌病的成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病的成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王登祥 宁夏盐池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猪链球菌病为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特别在饲养管理不善的规模化养猪场,猪舍封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阉割和注射消毒不严时,常可诱发本病。猪链球菌病有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 4 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以淋巴结脓肿较为常见,但以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大。断奶仔猪、育肥猪多发,且常混合发生。

1病原

    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血液琼脂上生长,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现已发现其荚膜抗原血清型有 35种以上,但是,并非所有的血清型都有致病性。引起败血性链球菌病的病原有 C 群兽疫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 群猪链球菌、L群链球菌,引起猪淋巴结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是 E 群链球菌。致病因子有荚膜、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溶血素。荚膜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吞噬,溶菌酶释放蛋白质,细胞外因子的存在提高了菌株的致病力。本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常用消毒药都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本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生,但以 5~11 月份发生较多,潜伏期 2~3 天或稍长。各种猪均可感染发病,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猪的各脏器、血液、肌肉、关节、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病死猪的内脏和废弃物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淋巴结脓肿多发生于架子猪,传染缓慢,发病率低。

3 症状

3.1 急性败血型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 40~42℃,腹下有紫红斑,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经常未见任何症状就死亡。有的便秘或腹泻,尿中带血,皮肤有出血点或紫斑。有些病例呈肺炎症状,有浆液性鼻漏,有的跛行,甚至卧地不起。
3.2脑膜炎型
    表现共济失调,后肢摇摆不稳,盲目运动或转圈运动,磨牙,仰卧,直至后驱麻痹,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运动。
3.3关节型
    多为亚急性或慢性所致,表现单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行,甚至不能起立。
3.4淋巴结脓肿
    主要是颌下淋巴结出现化脓性炎症,咽部和颈部淋巴结也常有发生。受侵害的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感,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病猪并发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可达 3~5星期。

4病理变化

    鼻黏膜呈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喉头气管充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心内膜出血,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胸膜炎。脾脏显著肿大,呈暗红色,少数边缘有出血性梗死。肾脏肿大、充血、出血。

5 实验室检查

    病料涂片检查。采取病猪的肝、脾、肺、血液、脑、关节囊液、胸腔、腹腔积液等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或单个短链的球菌。

6 诊断

    临床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本病容易与败血型猪丹毒、慢性猪丹毒、李氏杆菌病相混淆,和其他败血型传染病及出现脑膜炎症状的其他传染病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需要做进一步实验室细菌染色涂片检查和生化实验诊断。

7 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尽量避免购入慢性、隐性带菌猪。对已感染的猪群,可用药物净化和淘汰病猪的方法净化猪群。根据春、秋季或产仔情况及时进行猪链球菌菌苗免疫注射,同时,要注意接种疫苗后 10天内最好不用抗菌药物。

    做好猪舍,环境及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并要消除外伤引起的感染因素。发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猪,用消毒药消毒圈舍及场地和用具。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宜早治。针对淋巴结脓肿的患畜,为加快痊愈,在脓肿变软,化脓成熟时,切开脓肿排脓,用3%的双氧水冲洗,同时,注射抗菌素或头孢菌素。

上一篇: 鸭瘟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