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气喘病的诊治报告
柳智仁 宁夏隆德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或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喘气和呼吸困难,剖检病变是以心叶、尖叶、隔叶为对称性的“肉样”实变。本病一般不易引起死亡,但可以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从而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2011年 10 月我县某养猪基地,由于天气巨变,气温下降,猪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突然发病。初期有几头猪咳嗽、食欲下降,几天后相继有 20 多头猪明显咳嗽,有些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经过几天对病猪的观察,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初步诊断为猪气喘病。立即拟方以氟苯尼考加泰乐菌素针剂对严重的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接着用氟苯尼考加泰乐菌素原粉混合拌料饲喂病猪。
2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仅在猪群中流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成年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本病只感染猪,不感染其他动物和人。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源通过猪咳嗽、喘气和喷嚏出的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同群健康猪吸入而经呼吸道感染。
本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病,但在寒冷冬季与初春为多发病。饲养管理不当、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拥挤及环境条件的骤变是发生喘气病的重要诱因,继发感染是引起病情加剧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3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7~15 天,最短为 3 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主要症状是咳嗽、气喘,尤其是早晚吃食或运动时,发生短声连咳。随病程发展,呼吸加快,每分钟达 50~60 次,有的达到 100 次以上。腹式呼吸明显,呼吸快而浅,到后期呼吸慢而深,甚至张口喘气。病初有少量浆液鼻汁,病重时,流出液性或脓性鼻汁。食欲和体温一般正常,仅在患病后期继发混合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患病小猪消瘦衰弱,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隐性感染猪无明显症状,偶尔出现轻咳。
根据整个病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 3个类型。急性型突然暴发,呼吸的次数可过到 60~120次 / 分钟,张口伸舌喘气,鼻口流出白色泡沫,腹式呼吸明显,病程为 1~2 星期,死亡率高。慢性型主要在老疫区多发,呈长期间歇性咳嗽,特别是早晨、晚间、进食、气候突变时最明显。无并发症不易死亡,但生长发育缓慢。隐性型主要见于成年育肥猪,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的喘气和咳嗽症状,精神、体温、食欲无明显变化,但在天气突变时咳嗽。
4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有不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隔叶下方呈小叶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肺呈淡灰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界限明显,似鲜嫩肌肉样。当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时,病变部位呈淡紫色或深紫色、灰黄色,坚韧度增加。病变部位切面湿润致密,常从小支气管流出浑浊灰白色泡沫状浆液或黏液。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增大,切面外翻、湿润,呈黄白色。
5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等作出初步诊断,只有通过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6防治
平时猪舍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做到猪群自繁自养,杜绝外来病源。若必须引入时,一定要严格隔离观察,防止猪气喘病及其他传染病传入,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受气喘病威胁的猪群可用猪气喘病灭活苗进行疫苗接种。对发病的猪群,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早淘汰,逐步更新猪群,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7治疗
用氟苯尼考加泰乐菌素混合拌料治疗。用量为98%的氟苯尼考是 1 克剂量拌 10 千克饲料给药,泰乐菌素是每吨饲料投10~100 克 (以泰乐菌素效价计),每天 2 次连续用 1 星期。后期对发热引起体温升高的猪加黄芪多糖、穿心连粉饲喂效果更好,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停药3~5 天后,继续用药 5~7天。经 1 星期的治疗猪群咳嗽逐渐减轻、减少,病情好转。
上一篇: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