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牛网尾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网尾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马成山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李平 丁润峰 吉林省双辽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牛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科网尾属的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的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的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患牛大多数和缓,病程很长,在无并发或继发症的情况下,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本病对幼牛的生长发育、成年牛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 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的患牛,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体温不高,仅个别者偶有轻咳。严重感染者,流粘性鼻液,被毛粗乱而无光泽,换毛时间延迟,躯体逐渐消瘦,泌乳减少。早期发生次数不多的干咳,以后咳嗽渐频,而且常见咳后咽痰动作。间见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出牧和收牧时行走落后,喜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时可闻湿性锣音。长期身体瘦弱的患牛(尤其幼龄者),可发生死亡。

2 病理变化

    病死牛多见体瘦、毛焦,可视黏膜颜色发淡或苍白,皮下脂肪减少。其病变多见于肺脏,两侧膈叶边缘常膨胀而颜色苍白。纵向切开气管和支气管,见有黄白色的粘液性分泌物和分散或聚集的黄白色细长线虫。在个别部位的小支气管内,间或见有多条线虫和粘液混聚在一起,将管腔堵塞。肺脏表面凸凹不平,肺叶上见有炎性病灶,其局部结缔组织往往增生。有的病变肺组织失去弹性,切开后见有少量黄白色粘液性、脓性物,其周围组织呈充血及淤血性变化。小肠壁表面偶见有散的点状或细窄短线状的灰白色瘢痕。脾脏表面间见有少量灰白色绒毛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其切面稍干燥,脾小梁结构稍密集。

3 实验室检验

    用塑料袋分别收集可疑牛的新鲜粪便 (不接触地面的),并用贝尔曼氏分离器等分离出幼虫进行检查。幼虫长 320~400 微米,体内细胞呈黑色,头端钝圆,无钮扣状头泡,食道与肠子仅可见痕迹,尾端短而尖。检查死牛肺脏中成虫,虫体呈黄白色,粗细如琴弦,口腔小而浅,前部构造简单。雄虫长 24~43 毫米,交合伞比较发达,中侧肋和后侧肋完全合并为1根,2 根黄褐色交合刺长度相等,粗大而呈现网状多孔结构。雌虫长 32~67 毫米。虫卵呈椭圆形,长 82~88微米,宽 33~39 微米,内含幼虫。

4 预防

    在本病流行地区,每年 2 月、11 月对牛群各进行1 次药物驱虫。养牛圈舍应尽量设置在地势高燥的地方,以利排放污水。要注意清扫圈舍,对牛粪应利用生物热杀虫。幼牛和成年牛应隔离饲养,分群放牧,并且应对放牧场实行合理轮牧。

5 治疗

    对病牛进行气管注射碘液,效果很好。用碘化钾1.5 克,蒸馏水 1 500 毫升配制溶液,并且煮沸消毒后备用。3~6月龄犊牛,每次注射 20~30 毫升;6~12 月龄幼牛,每次注射 30~40 毫升。注射时,将病牛仰卧于 45°角的斜坡上,首次于气管的右侧位注射,间隔2天后,于气管的左侧位再注射 1 次。对并发或继发支气管肺炎的病牛,不宜采用此法治疗,可选用其他驱虫药,并且配合抗菌素或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驱虫净”(四咪唑)口服(12~15 毫克 /千克体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10~12 毫克 / 千克体重)。口服左咪唑(7.5 毫克 / 千克体重)或丙硫咪唑(50 毫克 / 千克体重)。

6 讨论

    本病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分为幼虫和成虫 2 个阶段。幼虫穿过肠壁时,可破坏肠壁完整性,引起肠炎而致宿主发生暂时性下痢。幼虫移行,可致肠黏膜、血管和淋巴管损伤,为其他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引起继发性感染。成虫寄生于气管和支气管内,可引起管腔黏膜卡他性炎症,局部粘液性分泌物增多。虫体与粘液聚集,可致支气管堵塞,引起肺泡气肿或膨胀不全。虫体的代谢产物尚具有毒害作用,可致宿主出现体温间或升高、精神不振及机体消瘦等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尚应指出,在粪便检查时发现网尾线虫的幼虫后,并不意味着该牛必然发生了本病。其肺部疾病有时也可能由其他因素所致,而虫体之存在,于疾病发生、发展之过程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故诊断本病时,应将养牛场(户)和地域内疫病流行情况、病牛症状、剖检所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 

上一篇: 禽霍乱的患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