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的患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高岩 孙旭 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各种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慢性型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
1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成员。本菌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单个存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新分离的强毒菌株具有荚膜。采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两端着色深,中间着色浅,呈现明显的两极着色。这种病菌存在于病禽的鼻腔、血液、肝脏、脾脏等器官中,对高温抵抗力较差,60℃10 分钟即被杀死。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冬季,死禽体内的巴氏杆菌能生存 2~4个月,埋在土壤里可以生存 4~5 个月,在厩肥中至少存活 1 个月。对一般的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用 1%石炭酸、0.02%升汞、3%的臭药水即可杀死。
2 传播途径
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被病禽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等,可传播该病。各种飞禽与家禽的接触,尤其麻雀,可能成为带菌者,所以,很容易传染给健康鸡。新购入的病禽外表看不出异常,但经常或间接的排出病菌,污染环境、饲料、水源等,使健康鸡接触后暴发本病。人员出入,特别是从疫区来的人,未经彻底消毒可带进本病。一些昆虫,如苍蝇、鸡虱、螨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3 症状
潜伏期 4~9 天,一般为 7 天。体温升高 43~44℃,精神沉郁,拱背缩颈,呆立不动,羽毛松乱,闭目缩头,头插入翅膀下,呼吸困难,鸡冠、肉髯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浅黄色带泡沫的粘液。剧烈下痢,粪便呈灰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有时混有血液。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加。病鸭怕水,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并有摇头。此外,50 日龄雏鸭可呈多发性关节炎、脚麻痹,而食欲和体温正常,发育迟缓。病程短的半天,长的 1~3天。病鹅的症状与鸡相似,仔鹅发病和死亡较严重。病鹅精神萎顿,食欲废绝,腹泻,喉头有粘稠分泌物。喙和蹼发紫,翻开眼结膜有出血点,经1~2 天死亡。
最急性型一般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开始阶段。有的鸡突然死亡,死前基本无明显症状。有的鸡第 1 天还很正常,清晨却死在栖架下。还有的鸡正在产蛋就突然死在产蛋箱中,高产蛋鸡易发生最急性型禽霍乱。
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萎顿,不思饮食,离群独栖,不喜欢活动,翅膀下垂,头紧缩,羽毛松乱,呼吸急促,有时张嘴呼吸并发生“咯咯”声。病鸡口渴,并从口腔和鼻孔中流出粘稠并混有泡沫的粘液。病鸡排出黄色、灰黄色稀便,冠和肉垂呈青紫色。
慢性型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而影响呼吸。经常腹泻,病鸡消瘦,精神萎顿,冠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有的病鸡有关节炎,常局限于脚、翼关节或腱鞘处,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因而发生跛行。病程可拖至 1 个月以上,但生长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4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见到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急性型可见腹腔浆膜表面和脂肪有淤斑和出血点,特别是心脏表面、肌胃、肺、肠黏膜、十二指肠明显充血,肝肿大、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慢性型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可见到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性分泌物。细菌侵害关节,关节有浑浊渗出物。
5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外界不良卫生环境,提高禽体的抗病力。增加营养,补足各种维生素,避免饲养拥挤和禽舍潮湿。在禽霍乱流行的地区,应进行菌苗接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用于预防 2 月龄以上禽霍乱,1 月龄以上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按瓶签注明羽份,用 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为每羽份 0.5 毫升,免疫期是 4 个月。未发生过禽霍乱的地区、鸡场、养鸡户或新建的鸡场不宜接种禽霍乱菌苗,可用药物预防。
6治疗
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链霉素各 5 万单位胸肌注射,连用 2 天。磺胺二甲基嘧啶、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0.1~0.2 克,连喂 4 天。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千克体重20 毫克,每天 1 次,或金霉素每千克体重 40 毫克。
上一篇: 犬瘟热及其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