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产蛋下降综合症及其防治
曹静波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畜牧兽医站 杨翠萍 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产蛋下降综合症是青年母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产蛋鸡群不能如期达到产蛋高峰,或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蛋壳的变化。
1病原
本病的病原属于Ⅲ群腺病毒,能凝集禽类红细胞,在鸭源细胞、鹅细胞、鸡胚肝细胞上生长良好,经鸭胚或鹅胚尿囊腔接种可获得含量特别高的病毒。对氯仿和 pH 值 3~10 的处理表现稳定,60℃ 30 分钟灭活,但 56℃ 3 小时仍可存活。经 0.5%甲醛或 0.5%戊二醛处理可灭活病毒。
2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鸭、鹅是自然宿主。据报道,珍珠鸡可自然感染,并可产生软壳蛋。病毒经受精卵垂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鸡与鸡之间接触以及被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器具,带毒的鸭、鹅和某些野禽,也起到传播的作用。本病水平传播的速度较慢,且有时呈间断性。有资料记载,经 11 星期的时间,在笼养鸡舍才引起全群感染,在垫草上,鸡与鸡之间的传播通常较快。母鸡经口腔途径感染后,病毒先在鼻黏膜复制,形成病毒血症。被感染 3~4 天后,病毒在全身淋巴组织,尤其是脾和胸腺中复制。在感染 7~20 天后,病毒侵入生殖系统,在输卵管狭部蛋壳分泌腺中大量复制。在性成熟前不致使鸡发病,至性成熟后,可能是由于激素和应激因素的作用,使病毒活化。在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一般在 26~45 周龄)出现蛋壳异常、蛋体畸形,产蛋量突然下降,持续期一般为6~10 星期。
3临床症状
初期出现短暂的腹泻,鸡群呆滞,继而蛋的色泽消失,紧接着产出薄壳、软壳或无壳蛋。薄壳蛋壳质粗糙,像砂纸样,或一端蛋壳有粗颗粒。褐壳蛋则蛋壳褪色,变薄、变脆,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蛋白中混有血液。产蛋后期发病,则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发病一般持续8~12 星期,产蛋可减少 40%,但在产蛋量上通常存在后期补偿作用,每只鸡总的产蛋损失量一般为 10~16 枚。若由于潜伏病毒活化而发病,产蛋下降常在产蛋率达50%和高峰期之间出现,蛋较小。若在潜伏的病毒活化前鸡体内已产生抗体,则临床征候群稍有差异,有的鸡群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性能,或产蛋期推迟。鸡群一旦发生产蛋下降综合症,整个生产周期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达到产蛋高峰。该病的暴发通常在产蛋初期或产蛋高峰期。
4病理变化
病变不明显,有时可见卵巢静止不发育和输卵管萎缩,少数病例可见子宫水肿,子宫腔内有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卵泡有变性和出血现象。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输卵管和子宫黏膜明显水肿,腺体萎缩,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在血管周围形成管套现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在上皮细胞中可见嗜伊红的核内包涵体,子宫腔内渗出物中混有大量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少数病例可见卵巢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脾脏红、白髓不同程度增生。
5 诊断
在产蛋期间,鸡群如出现产蛋量下降并产无壳蛋、软壳蛋、破蛋及褐壳蛋褪色等异常现象,即可怀疑为产蛋下降综合症。但是,造成鸡群产蛋下降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缺乏等。此外,有些传染病也会影响鸡的产蛋量。所以,在诊断时,必须将鸡的各种症状综合考虑,认真鉴别,以避免误诊。
6防治
饮水使用硫酸新霉素 5 克,加水 100 千克,连饮4天。主要用于控制病毒的复制繁殖,清除体内尤其输卵管中的病毒。拌料使用“金蟾毒败”(主要成分为金丝桃素、蟾酥、大青叶等),连用 5~7 天。
在本病流行地区,未发生本病的鸡场应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绝不引进或补充正在产蛋的鸡,不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雏鸡或种蛋。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灭活苗于产蛋前 2~3 星期进行免疫注射。可使用与新城疫 -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注射1 次,可预防几种疾病,省时省力,效果良好。注射15 天后产生免疫力,抗体可维持 12~16 星期。种鸡场发生本病时,无论是病鸡群还是健康鸡群生产的后代雏鸡,都存在垂直感染或水平传染的可能性。因此,这些鸡产蛋前都应接种灭活疫苗。
上一篇: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