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谭建忠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动物防疫站

    腹泻通常发生在仔猪断奶后 2 星期内,造成的仔猪死亡率可达 10%~20%。若发生腹泻,则死亡率在 40%以上。腹泻是对早期断奶仔猪危害性较大的断奶后应激综合征。因此,作为基层兽医,必须快速判断出腹泻的原因并做到及时诊疗。

1发病情况

    本病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后 1~2 星期,慢性的症状主要是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直肠检查体温正常,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病猪脱水,精神萎顿。病死猪尸体发绀,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急性症状可见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死前没有任何症状和暂短病史,死后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

2原因分析

    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性固体饲料,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脱水、腹泻。饲料质量不佳,换料频繁,进食过量等;饲料营养不平衡,品质差,卫生指标不合格;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过敏原,饲喂小麦、棉籽饼、菜籽饼等不易消化物质,或脂肪类物质和玉米类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营养不足、适口性差等都会引起断奶仔猪腹泻。仔猪饥饱不均,通常仔猪断奶后1~2 天采食量减少,甚至拒食,过后感到饥饿而暴食,大量的营养物质在胃肠内难于消化,导致异常发酵或腐败,产生有毒物质,引起腹泻。断奶应激及饲养管理粗放,保育舍与哺乳舍温差过大,感冒,贼风袭击,猪舍不洁,地面潮湿,消毒不严等都可引发仔猪腹泻。

    幼龄仔猪无主动免疫力,只能从初乳中获得被动免疫,但这种免疫力在第 1 星期效价最高,以后逐渐降低。仔猪 2~6 周龄是由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过渡的时期,早期断奶仔猪正处在此过渡期内,抗病力较弱,加上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极易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破坏仔猪肠道有益生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有利于体内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外在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常见的细菌性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病毒性病原有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冠状病毒及轮状病毒等。

3综合防治措施

3.1断奶日龄和方法要合理
    仔猪断奶日龄的确定要看 3 点:一是仔猪达到一定的体重,生长发育良好;二是仔猪在出生后 1~2周龄时就开始诱食,断奶前仔猪采食量已达到 600克左右,使仔猪形成成熟的不受断奶影响的消化系统;三是健康无病。否则就推迟断奶时间。断奶方法是,将母猪迁出,而仔猪留在原圈内继续饲养 5~7 天后再迁入保育舍,以减轻环境应激。

3.2喂料、换料要精细
    仔猪断奶后 1 星期内继续吃乳猪料,1 星期后开始更换仔猪料,要用 3 星期左右的过渡期,逐步增加仔猪料混合比例,直至全部更换。仔猪料一定要选用知名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少喂勤添。对断奶后食欲较差的仔猪,应适当限饲,逐步增加,避免过量采食。

3.3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温、湿度要适宜,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过冷过热、过分潮湿等调节耐受力较差。断奶时舍内温度应比断奶前略高,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温度。30~40日龄仔猪舍的温度需控制在 28℃左右,防止贼风侵入。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圈舍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定期消毒。

3.4应用酸化剂和酶制剂
    断奶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胃酸分泌不稳定,可在仔猪断奶后 1 个月内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 1.0%~1.5%的柠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提高胃内酸度。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等,可降低断奶对消化道的刺激,提高饲料消化率。添加活性酵母菌、乳酸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对控制仔猪腹泻有效果。

3.5药物防治
    可用抗生素拌料预防,如杆菌肽锌、土霉素、诺氟沙星、三甲氧苄二氨嘧啶等。对已发病仔猪选用抗菌及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使用 2%葡萄糖补液盐饮水,必要时可补液。

3.6免疫预防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轮状病毒二联活疫苗免疫,可收到明显的防疫效果,而且已证明,该苗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新生仔猪喂乳前肌肉注射 1 毫升,至少 30 分钟后再喂乳,免疫保护期 1 年。仔猪断奶前 7~10 天肌肉注射 2 毫升,免疫保护期 6 个月。

上一篇: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及其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