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河南驻马店:一个发“羊财”村庄的喜与忧

河南驻马店:一个发“羊财”村庄的喜与忧

  昔日的穷山村成了“轿车村”,夫妻俩在家门口梳羊绒就能日挣一千多元,放羊,装车,梳羊绒,开宾馆……“喜羊羊”形成的产业链给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可与此同时,飘进羊绒眼睛充血难受,羊屎羊尿味道弥漫,吸入羊绒肺部难受,羊经济衍生的不舒适也让一些村民困惑烦恼。畜牧经济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又会让挣得盆满钵满的村民付出什么代价呢?

  2月1日,记者来到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四棵树村,试图解读这个发“羊财”村庄背后的快乐与烦恼。

  网友感慨 家门口梳羊绒 一天挣一千

  网友“自由”在郑州工作,好几年没回老家了,今年春节的一趟老家之行,让他感慨万千。

  “一对小夫妻,家门口梳羊绒,一天就能挣一千多”。“自由”说,他的老家是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上的一个小村子,前几年因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并不富裕。今年回去,发现2007年建成的驻马店新蔡到泌阳的高速就从村口穿过,从内蒙、辽宁等地运往广州、深圳的山羊,大都在竹沟中转,“装车、卸车我们村里的人承包了,其他村里的人放羊、梳羊绒,都不少挣钱。”

  “村里房子盖起来了,家里也能洗热水澡了,现代的家用电器家里都很齐备”。“自由”说,这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致富喜悦 老年人月挣四千 宾馆天天客满

  记者在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的一个占地几亩的羊圈里,见到了梳羊绒的熊老汉。

  “梳了8斤,能挣120元钱,除夕那天我挣了590元”。熊老汉说,他55岁了,是旁边石滚河镇的。“一个月歇着干着能挣四千元钱。”

  在等待梳羊绒的队伍里,记者看到中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二还多。

  发羊财的,除了羊老板、装羊的、梳羊绒的、放羊的,还有开宾馆的老张。

  竹沟镇桥头的沿河宾馆,是竹沟镇规模最大的宾馆之一。2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门口停了3辆拉羊的大车。

  老张说,宾馆是2008年建的,“三层楼,20个房间,基本上每天客满”。

  老张说,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拉羊的旺季,客人络绎不绝,包括春节,“要不提前预订都住不上”。

  一个房间60元,每年的毛利润30多万,照这样算下去,三四年就收回了投资,以后就是净赚了。

  村庄改变 一个村54辆轿车 全镇年收入2亿多

  “人家都说俺竹沟人发了羊财,这话一点儿不假。”羊老板朱先生站在自己的羊圈里,脸上洋溢着喜悦。而停在旁边的,是他新买的本田CRV车。

  朱老板说,他就是竹沟镇四棵树村的,做羊生意有六年了,以前只是小打小闹,高速修建之后,他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两三天就发一车羊”,一车羊赚个2万元钱不成问题。

  竹沟镇四棵树村的宋瑞民,2011年牵头组建了82个山羊饲养场,通过贩、养结合,每年从北方购买山羊到本地保养、梳绒,然后运往广州等沿海地区销售,年购销山羊120多万只,年产山羊绒40万斤。

  据统计,四棵树村2500口人,其中1600多人梳羊绒,每人每年能挣两三万元,村民购买的小汽车有54辆,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轿车村”。而“山羊经济”早已从四棵树村扩展到整个竹沟镇。据介绍,竹沟镇现在拥有大大小小的山羊育肥小区42个,有1000多个羊老板、4500多个梳绒人员,日贩运山羊8000多只,年收入在2亿元以上。

  村民隐忧 羊绒飞旋吸入肺

   梳羊绒让村民、羊老板都挣了不少钱,但也让村民有些担忧。

  在一个占地几百亩的羊圈里,一派热闹的收羊绒景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拎着袋子交羊绒的人排着长队,地上零落的和飘散着的羊绒随风飞转,空气里弥漫着羊屎羊尿混合的骚味。

  采访中,熊老汉告诉记者,有时候羊绒飘进眼睛,眼睛会充血难受,不知道对身体有没有危害?

  和熊老汉一块儿梳羊绒的几个年轻人,都戴着口罩,“这样干净点儿”,一年轻小伙说,这些羊都是装三层拉回来,一路上20多个小时运到这里,下面两层的羊都被羊尿淋得湿乎乎的,骚味扑鼻,要是不戴个口罩,熏得受不了,对身体也会有影响。

  “戴口罩呼吸不上来难受,再说我都梳了几年了也没啥问题。”采访中不少人都是这样的说法,他们选择不戴口罩,不过也有部分人忧心:整天闻这些难闻的气味,而且羊绒太轻,很容易被吸进鼻孔,万一进入身体,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呢?要是现在挣钱,以后还得花钱治病可就不划算了。

  “梳羊绒在内蒙古就跟我们种庄稼一样”。羊老板朱先生说,他常到内蒙古、东北等地贩羊,羊绒都是这样梳的,而且这些羊都是公山羊,运到广州、深圳就会被杀掉吃肉,羊绒是珍贵的资源,有“软黄金”之称,不梳出来就浪费了。

  不过也有村民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原始的“拔毛”方式不改进,对羊太残忍,不如提前寻找更人性化的取绒方式,将事业做得更长久。

  至于村民担心的羊绒吸入鼻孔进入肺部的问题,医生建议最好能常洒水,保持空气湿润和羊圈卫生,减少羊绒的飞扬;在村民取羊绒时,医生建议一定要戴上口罩,要做好防护工作,不要因呼吸受影响这样的小事情,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这样会得不偿失。

上一篇: 伊利:从“放心牛”到“放心奶”

下一篇: 天津:第三方检测让群众喝上放心奶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