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
杨继生 四川省九寨沟县勿角乡畜牧兽医站 郑行义 九寨沟县畜牧兽医局
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一旦发病将对
畜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九寨沟县几个乡镇的猪只在2011年4~8月相继发生一种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病程短,死亡快的病。在对四角乡辖区内的40户养猪户进行调查后,初步统计发病的养殖户有20户,占调查总数50%。经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肺疫。随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诊治15户,存栏猪共45头,发病15头,发病率33.3%;治愈12头,治愈率达80%。
1发病情况
本病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可发生内源性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感染。
病猪是未经注射猪肺疫疫苗的大、中猪,所在栏舍大多数通风透气差,闷热,饲养密度大。改善环境条件后,疫情易停止。猪发病后畜主或当地村防员曾用过青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但无效。
2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死亡快。有的当晚食欲正常,第二天早上死于栏内。多数病猪可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0.5 ~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常作犬坐势,伸颈呼吸,有的卧地,有的颈下咽喉部出现红肿硬块。
一般出现症状后1~3 d死亡。少数病例还有干咳、鼻流黄色浆液现象。病初发生便秘、后腹泻的这些猪,有80%可经治疗后康复。
3病理变化
剖检3头死猪,主要病变:颈部红肿,出现斑块;有的喉头有出血点;淋巴肿大、出血;有的心包积液;肺出血;肺纤维素性渗出;胃、肠、膀胱出血;有的脾出血。
4预防与治疗
通过开窗、喷淋、降低饲养密度等方法,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增强猪的抗病力。用1∶100百毒杀消毒猪舍及周围环境,1~2次/d。
抗菌素治疗:青霉素1万~1.5万U/(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 d。链霉素,体重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d。对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病猪注射盐酸环丙沙星或复方培氟沙星,用量4mg/(kg体重),发病的同群猪在注射1次环丙沙星后3~4d,食欲正常的及受威胁的猪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经过上述处理,病猪1~3 d治愈,有效率达80%。
5小结与讨论
根据上述各项检验得出结论,此次在九寨沟县发生的猪病为猪肺疫。猪肺疫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密切关系。要预防猪肺疫,改善饲养环境很重要。
同群猪出现疫病后除应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加强消毒外,为了防止猪只突然死亡,应及时对同群猪用有效药物防治1~2次。用药后3~4 d对假定健康猪只注射猪肺疫疫苗,这样可预防此病的暴发、传染。多年来,九寨沟县未发生大规模猪肺疫。这次疫情可能与近两年来未注射猪肺疫疫苗有关。加强猪肺疫的预防注射必不可少。
上一篇: 母猪裂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