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作者:宋广鹏 黑龙江省望奎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站
在从事动物防疫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听到养殖户反映,雏鸡难养、死亡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禽业生产和养殖户的利益。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和学习实践,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以供参考。
1雏鸡的选择
首先,雏鸡应到正规的种鸡场购买,保证质量好、品种纯、生产性能高。挑选健雏也很重要,健康的雏鸡体格结实,手握感觉充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长短适中。脐带吸收良好,泄殖腔口附近羽毛干净,体重大小适中。
2饲养环境
进雏之前,鸡舍、料桶、饮水器必须清洁、消毒。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约为 39.6℃,最低时可达33℃,10 天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因此,1 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 30~34℃,2 周龄时要求25~30℃,3 周龄时要求 20~25℃。对鸡而言,生长过程中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 15~25℃。还可以从雏鸡的行为、叫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雏鸡中 3%~5%的鸡张口喘气,大部分雏鸡分布均匀,展翅伸腿,都说明温度比较适宜。此外,还要灵活地控制温度,每天温差不要太大,最多不要超过20℃,以后每星期降低2~3℃。相对湿度,第 1 星期保持在 75%左右,第 2 星期保持在60%左右,以后相对湿度保持60%~65%为宜。
雏鸡消化能力较弱,粪便中常含末被消化的饲料,加之温湿度高,易产生有害气体,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或中毒,所以要加强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新鲜,注意通风时保持温度。为了使雏鸡及早熟悉环境,必须要有合理的光照。
雏鸡出壳后 1 星期内可采用 23~24 小时光照时间。1 周龄以后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每星期缩短2~3小时,光照过强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密度可随禽舍的结构、鸡的品种、日龄、饲养方式而灵活掌握。雏鸡进舍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加适量的广谱抗菌药和维生素 C 做雏鸡的首次饮水,以便进行胃肠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肠道内的细菌。在雏鸡饮水后 3 小时开食效果最好。在育雏阶段,应注意多给一些营养丰富和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一般以湿拌料为宜。
3免疫程序
1日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初免;7 日龄,新城疫弱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0 日龄,法氏囊疫苗 2 倍量饮水及滴口;14 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 亚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初免;24 日龄,法氏囊二免;35 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 H5 亚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12 周龄,新城疫弱毒活疫苗或新城疫灭活苗强化免疫;17~18 周龄或产蛋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 1 次。开产前,重组禽流感病毒 H5 亚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
4兽药的规范应用
平时要观察鸡群的饮食及排便、精神状况等问题,及时用药预防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药量不可过低或过多,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引起中毒。合理应用维生素等添加剂,在不同阶段合理配备饲料。不要乱添、乱减维生素等添加剂的用量。若长期忽视维生素的补充,会使鸡在生长发育阶段零星死亡。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治因湿度过大而引起的肠炎,一般多采用中药治疗。
在饲料中要经常添加抗球虫药,但用同种抗球虫药饲喂时,一般不宜超过 5~6 天。在水中可添加0.04%硫酸铜,对防治曲霉病疗效较佳。同时要防止饲料受潮霉变。在饲喂时,注意应及时剔除霉变的饲料。多在育雏期发病。但是,近年来发病范围扩大,早的在 7~8 日龄就发病,而晚的在开产后还发生。肉鸡发病比较普遍,这主要与强毒的出现及环境污染有关。
病鸡表现呆立、排白色稀粪、死亡急、病程短。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或囊内有黄色胶胨物,应及时用疫苗防疫。发病后用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效果较好,配合保护肝、肾的药物,增加维生素用量。鸡痘是由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
蚊虫叮咬传播、鸡舍拥挤、通风不良、氨气过多、阴暗潮湿。鸡痘的特征是在嘴角、鸡冠、鼻、翅下等少毛或无毛处皮肤出现痘疹。平时要搞好灭蚊措施,鸡舍要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子进入,用灭蚊药杀死鸡舍内和鸡舍周围的蚊子。要注意舍内和周围环境的消毒,预防工作做得好,可以避免鸡病的流行和发生。
上一篇: 生态森林鸡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