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选好场址,完备设施
生态森林鸡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 饲养,选择天然次生林边和林间草地的交界处做场地。鸡舍场址周围没有污染源,向阳背风,地势高,水源充足,水质好,取水便利,排水容易。
育雏要根据饲养量,修好足量的保温育雏舍,其面积以 100 只 / 平方米计算。修建育雏舍的结构和材料要因地制宜,低成本投入,讲实用。只要达到舍内地势高,不潮湿,不阴冷,保温好,光照充分,通风流畅,便于清扫与消毒,防鼠害和野生动物伤害。
运动场四周用塑料网围拦,网外挖 60 厘米以上宽的深沟,用来排水和降低场舍的水位。场地平整,自然排水方便,场内堆放颗粒沙堆,以便鸡进行沙浴和采食。按着鸡只数量做好栖息棚舍的修建,鸡雏脱温后,放牧后进入休息棚舍。栖息棚舍要防风、防雨、防暴晒。卧地地势高,地面便于清扫,不潮湿。为了节省建筑成本,可以建 2 层以上鸡架栖床。养殖生态森林鸡需要准备好饮水器和补饲的料槽,育雏鸡每只需占饮水位置 2.5 厘米,占采食位置5厘米。饮水器和补料槽表面光洁、轻便,便于涮洗和消毒的人工操作。
2选择健康鸡雏
选雏以本地品种为好,也可以到孵化场购蛋鸡鉴别公雏。无论是本地鸡品种还是蛋鸡鉴别公雏都要批量集中引进,种鸡要防疫好,无疫情的孵化场,坚持按健康鸡雏的标准进行挑选,将病残、弱雏剔除。选择羽毛整洁,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而富有弹性,脐环收缩良好,眼大有神,叫声宏亮,活泼爱动,握在手中挣扎有力的雏鸡。将选好的鸡雏,要本着舒适、卫生、安全并及时运回育雏舍。在运输途中要经常检查,不受强冷风刺激,以防发生感冒,也要防止发生压死和闷死现象。
3育好雏
育雏舍要求保温好、通风、干燥、光照充足。在进雏前1 星期将整理好的育雏舍进行加温预热,达到育雏温度要求。先进行 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再用每立方米空间 30 毫升福尔马林、15 克高锰酸钾热熏蒸消毒,舍外的环境可用来苏儿消毒后备用。
育雏成活率的高低,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室温,1 周龄为 33~35℃ ,2 周龄为 26~29℃ ,3 周龄22~25℃,4 周龄常温。在实际操作中,要看鸡雏形态施温,而不应单纯看表施温。当出现鸡雏呜叫,扎堆时,往往温度过低;当出现鸡雏不安,呜叫、四散、张口呼吸、频频喝水说明温度过高。正常温度时,雏鸡爬卧分布均匀,安静,憩睡酣香。
对 1 周龄雏每隔 1~2小时用手进行测身,分散打堆鸡雏,防止鸡雏出汗脱水和压死、闷死现象。鸡雏要在出生后 18~28 小时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残留蛋黄的吸收,胎粪的排除,增进食欲,补充长途运输中体内水分的损失。用凉开水加入 5%葡萄糖,并加入适量的氟派酸和维生素 C。饮水温度和舍温一致,饮水器要充足,每只鸡雏饮水位置宽 2.5 厘米。饮水器高度与鸡雏背同高,水质要清洁,新鲜充足,饮水器要每天洗涮并消毒。
第 1 次喂料要在开口饮水后 2 个小时进行,把仔鸡颗粒料均匀撒在塑料布上,任鸡雏自由啄食,每次喂量要少。15 日龄之前每天 6~8 次,16 日龄后每天喂 4 次。每次加料不要高于料桶的 1/2,坚持少给勤添,自由采食,防止饲料浪费。
育雏舍湿度要适宜,刚出壳后雏鸡舍的湿度不能过低,后期不能过高。特别是 15 日龄前的雏鸡舍湿度应保持在 65%~70%,以免羽毛、皮屑飞扬,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15 日龄后湿度过大容易引起雏鸡球虫病和痢疾等,舍内湿度在 60%,密度要适宜,使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无论是保温育雏期,还是放牧后回棚舍憩睡时,都要注意保持合理密度。育雏期间每 10 只雏鸡占位面积为 1 平方米,舍外运动场每只鸡平均 1 平方米面积,棚舍休息时都能爬卧得下的面积即可。育雏时即要保证舍温,又要注意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新鲜,以防过挤过密,挤压死和因空气污浊引起鸡雏啄羽症的发生。
1~14日龄全日进行光照,3 日龄前光照需强亮,以便于雏鸡觅食、饮水及适应环境。每 20 平方米用60瓦灯泡,15 日龄开始,夜间停半宿灯,35 日龄后夜间不给光照。(刘德臣 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畜牧站)
上一篇: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提高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