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林下沙地养鹅 小产业创造大效益

林下沙地养鹅 小产业创造大效益

    广阔、松软的沙地上,到处可见成群的白鹅悠闲地觅食、嬉戏奔跑,沙地周围是一片挺拔翠绿的杨树林,放眼望去,隐约可见海平线——这便是昌黎县养殖户石亮的鹅场剪影。

  这里的鹅住的是“海景房”,吃的是甜玉米粒。石亮说,他养的鹅不仅生活环境优美,吃的也与众不同,别的鹅吃饲料,它们吃的却是甜玉米粒。利用地理优势,依托当地玉米罐头加工厂,这里的养殖户开辟出一条健康、生态的养鹅新模式,出栏的鹅不仅羽毛丰满,肉质鲜嫩,而且销售价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石亮的鹅场位于昌黎县黄金海岸附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源充足,气候湿润。每年夏季,是甜玉米丰收的季节,因此,当地有很多玉米罐头加工厂,而加工罐头所用的甜玉米粒下脚料是鹅最爱吃的饲料。

  作为当地人,石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在黄金海岸周边的林场,他承包了 80亩地,周边全部用铁丝网圈起来,然后建造两个鹅棚,每个棚最多可容纳3500只鹅。今年4 月份 ,石亮从迁安的一家养殖场引进了6500 只肉鹅苗 , 经过淘汰和死亡,最终成活了6000 只 。

  据了解 ,这些鹅苗是从山东、东北引进的鹅的杂交品种,优势在于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大约 4 个月可出栏。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不仅和精心的饲养管理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健康、天然的养殖模式。据石亮介绍, 鹅苗前 50 天都在保温鹅棚里,50 天之后,完全放养。

  “每天所有的鹅在宽阔的沙地上自由活动,增加了活动量也刺激食欲。宽松自然的放牧空间,无形中就把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鹅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自然也会提高。 ”石亮说。

  每天鹅吃的全部是甜玉米粒下脚料,有时添加一些豆粕、糠麸等简单的饲料,为了避免污染,石亮不喂鹅其它饲料。“甜玉米粒足以能够满足鹅的体能需求。”石亮告诉记者,“玉米粒的胚芽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一些短、碎的玉米‘骨头’粉成面,属于粗纤维饲料,粗细搭配,适合鹅的营养需求。 ”由于鹅的采食量非常大,通常来说,3000只鹅每天大概需要2吨甜玉米粒,为了保证供应,石亮承包了当地一家玉米罐头加工厂的甜玉米下脚料, 并且雇了 7 个工人专门负责粉碎下脚料,喂鹅。

  小产业创造大效益

  健康的养殖模式为石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上个星期,石亮的鹅场一批肉鹅出栏,这批鹅平均体重达 3.4 公斤,售价14.4 元/公斤 。 “当初鹅苗是 6 元/只 ,再扣除加工厂的承包费、人工费、水电费,每只鹅的净利润达到15 元。 ”石亮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只鹅净利润15 元 , 对于石亮这种养殖量比较大的养殖户来说, 的确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鹅本身抗病能力很强, 比养鸡风险小,比养猪、养牛投入都少。 沙地、树林、青草……这些是养鹅得天独厚的好环境。

  当地人看到这一优势, 纷纷加入养鹅的队伍中来。石亮说,在他的鹅场周边地区肉鹅存栏量已经达到3 万只。“鹅把草吃了,草少了,防火的问题解决了;沙地透气性特别好,鹅的粪便渗入沙子中,粪便又成为树木不可多得的肥料;烈日暴晒的时候,树荫又是鹅最好的遮阳网。这不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了吗?”石亮津津有味地为记者讲述林下沙地养鹅的优势。

  “我们的鹅一般都是卖往南京、广州、浙江等地。那里的人都喜欢黄金海岸的鹅,不仅肉质鲜嫩,还因为我们的鹅非常漂亮。这边空气湿润,沙地透气性好,所以成鹅的羽毛洁白、丰满。 ”石亮语气中含着一丝得意。

  如今,黄金海岸周边的鹅场已经成为一景。旅游旺季,很多游客都会去石亮的鹅场参观,有时抓上一两只鹅,拿到农家乐,真正吃到绿色健康的美味。生态养殖新模式下的思考高兴之余,石亮也有着很多茫然和困惑。

  如何将小产业做大、做成特色品牌是他目前思考的问题。石亮查阅了一些资料,从中了解到,用甜玉米粒喂鹅目前在国内可以说尚属首例,但是如何将这种肉鹅做成品牌,做成特色产品?这让他感到很茫然,“我们的鹅不喂饲料,完全放养,是真正的生态绿色食品, 可是目前最困难的是难以取得国家认证。 ”这是石亮正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当地众多养鹅户的期待。

  由于主要是依托周边的甜玉米罐头加工厂, 所以这种肉鹅养殖具有季节性限制。10月份,由于玉米收获季结束,这些玉米罐头加工厂也就停产了, 所以每年从 4月份到10 月底,是石亮的肉鹅养殖周期。“现在大部分鹅都是销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北方鹅产品消费市场太小,因此想要做产品深加工,做成产业链很难。 ”石亮对记者说。

上一篇: 河北省主要蛋鸡养殖模式讨论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