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本文在分析中国牛肉生产布局情况的基础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牛肉生产区域布局进行了研究,确定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并为生产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打下研究基础。
我国牛肉生产区域结构
我国牛肉生产主要区域有中原肉牛带(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山西),东北肉牛带(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肉牛带(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和西南肉牛带(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从 1978 年至今,我国牛肉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家对“发展秸秆畜牧业”建议十分重视并给予了多项扶持性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我国肉牛饲养逐渐由草原生产能力不断下降的牧区向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不充分的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肉牛主产带由西北、西南两区逐渐向东北、中原区域转移。
1979—2009 年中原地区牛肉产量变化明显,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比例由 1979年的 14.78%连续增加到 1997 年的 52.89%,2000 年以后中原地区产量依然占据全国产量的绝大比重,但呈现下降的趋势,截至 2009 年已经降到 40.29%,与1997年相比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变动明显,基本呈现稳中有升趋势。1979—2009 年,东北地区由占全国比重的 9.13%增加到 18.7%,增加了近 10 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1979—1997年占全国比重下滑幅度较大,西北地区由 41.30%下降到 13.20%,西南地区由 21.74%下降到8.92%。近年来,随着西北、西南地区的牛肉生产水平慢慢提高,牛肉产出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占全国牛肉总产出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西南地区 2006 年、西北地区 2007 年比例提高较快。2000—2009 年,西北地区由 12.53%增加到 18.67%,西南地区由 10.84%增加到 13.78%。目前我国牛肉生产带主要集中在中原、东北、西北、西南地区,4 区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1.44%(2009 年)。
比较优势分析建议
牛肉生产优势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研究表明我国牛肉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具有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中部相对强些,而东南部沿海地区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西藏自治区在牛肉生产方面,既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又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该地区在肉牛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牦牛存栏占全国存栏总数的 30%左右。
生产优势区域与消费偏好区域相统一。牛肉消费受居民生活习惯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北方地区对牛肉的消费明显高于南方,消费量约是南方的2倍左右。西北地区牛肉消费量甚至达到南方地区的 4 倍。由于牛肉生产优势区域依托地区资源优势,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牛肉生产优势区域与消费偏好区域相统一,都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
牛肉生产布局的现状立足于地区比较优势。经研究牛肉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结果与当前牛肉生产布局的现状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我国牛肉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西北、东北省份具有较强的牛肉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优势,其次是中原地区,而南部地区相对较弱,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牛肉生产在不同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表现出一定差异,但生产布局是基本符合比较优势的。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充分发挥中国牛肉生产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牛肉生产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上一篇: 鱼种越冬死亡原因分析及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