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历史上关于中国猪品种类型的记载相当有限,已有的记载只是有关猪的某些部分特征,如毛色,此外在一些志异小说与笔记中多有关于怪异猪的内容,与现今的品种相关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大致知道一些历史时期猪品种的一些较模糊的线索。关于猪的品种,汉代《尔雅·释兽》一书中有关于猪名称的解释,是迄今为止关于猪的特征的最早的记载,《尔雅·释兽》:“豕,奏者豱。”晋郭璞注曰 :“今豱猪短头,皮理腠蹙。”清代邵晋涵解释说 :“此释猪种之异,有皮理腠蹙谓之豱。”清郝懿行《尔雅正义》曰:“奏者,《释文》本或作‘凑’。郭云,‘豱猪短头,皮理腠蹙’;是‘腠’与‘凑’同。今猪腹干头足俱短,毛赤黑色,亦短,即猪也。音温。”这里提到当时的一种皮肤皱折比较多的一种猪,名“豱”。
按《尔雅》一书编于秦汉之际,地域大约在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一带,今天这里仍然有皱褶较多的猪品种,如黄淮海黑猪,也许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血缘关系。《尔雅·释兽》还记有“豕,四蹄皆白,豥,其迹刻。”这里提到的是一种白蹄猪,其名字由其颜色来定。《尔雅·释兽》又曰:“豕,绝有力, 。”郭璞原注曰 :“即豕高五尺者。”清邵晋涵曰:“今养猪有高大者,刚突尤甚,其名为 。郭象注曰 :“《尸子》曰,大豕为 ,五尺也。今渔阳呼大猪为 。”清郝懿行《尔雅正义》曰:“即豕之绝有力者。”很显然, 是指一个体形比较大的猪。三国魏张揖所撰《广雅·释兽》曰:“顿丘、梁 、重卢。”《广雅疏证》曰 :“(顿丘),此盖顿丘之良豕也,即以顿丘为名,其详则未闻也。”即顿丘地区有一个名叫“顿丘”的优良猪品种。《广雅疏证》又曰:“《玉篇》曰 :(梁 ),良猪也。《广韵》 ,梁之良豕也。”即梁地有一种较优良的猪品种。
按梁州一名,历史上多次出现,辖地几经变化,初为古九州之一,辖地在今天的陕西汉中道及四川省,后来多次异地,至五代置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郑县一带。《广韵》为宋人所撰,那么最有可能指的是最后为五代所置的地区,在今天的陕西省南郑县一带。汉扬雄《方言》(第八)中说:“猪,北燕、朝鲜之间者谓之豭 ;关东、西谓之彘,或谓之豕 ;南楚谓之猪子。”这可见当时全国猪的名称不同,不同名称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品种特征呢?显然不能轻易地否定。《后汉书·朱浮传》说 :“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退。”可见当时辽东产花猪。而河东,即现在的山西临汾以南到黄河以北岸则盛产白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 50上兽部豕条曰 :“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兖、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 ;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味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从这些描述中可知,当时山东、江苏、安徽的某些地区的猪耳特别大 ;河北、北京一带的猪则皮肤较厚 ;四川、陕西及湖北某些地区的猪足较短 ;今天辽宁一带的猪头白 ;江南地区的猪则耳小 ;则今天广东等地的猪则为白色。
可见在明朝时期,广东一带的猪即是以白色为主要特征,这可能就是今天的大花白猪的先祖。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且描述比较清晰的有关各个地区不同的猪品种特征的记载,文中对于当时中国大地上各个地区猪的品种特征作了描述,对猪的各部位的功能及其药用价值有了介绍,为我们今天了解当时的猪品种提供了一点线索。后来,明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10 鸟兽类豕条同样记载了当时辽东和广东猪的毛色特征,其曰 :“辽东白 为奇,广则大抵花白。”依然指出,辽东一带猪的蹄为白色,而广东一带猪的全身多为白色,进一步证明了广东大花白猪的白色特征在明朝即已经出现了。
清代杨双山在其《豳风广义》卷 3论猪类中指出 :“猪类甚多,各处不同,称名亦异。……其实一种也。生于青、兖、徐、淮者耳大,生于幽燕者皮厚、生于辽东者头白,生于江南者耳小,生于岭南者白而肥,生于雍梁者足短。猪乃水畜,性趋下而喜秽,在天应‘室’,在卦属‘坎’,乃北方之畜也。南方之猪味酸冷而有小毒,食之动风生痰,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北方水深土厚,风气高燥,其肉味甘,性平无毒,大能补肾气虚损,壮筋骨,健气血。而秦中之猪甲天下,尤非它处可比也。”这一大段文字中,前面一部分重复了李时珍的记述,最大的可能性是从《本草纲目》转抄而来的。后面的部分则是作者的观点,其中主要论述了各地猪肉的特点。但他认为南方的猪肉不能多食,其道理难以站得住脚 ;论述北方之猪则多补益,补肾气虚损,壮筋骨,健气血,这是传统中医的观点。而秦即现在的陕西一带的猪肉与其他地区有显著的区别,也没有相应的证据可以论定。清张宗法在其著作《三农纪》卷 8中说 :“(猪)形有大小,色有黑白花苍,皮可造鼓,骨细筋少,肉多厚薄。青、兖、徐、淮者耳大,燕、楚者皮厚,梁、雍者足短,豫产者味短,辽东者头白,岭南者黑白花,耳小足短。”这一段文字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清代杨双山的《豳风广义》记载的大同小异,多数内容相同,不同的是《三农纪》中首次提出广东一带的大花白猪不是全白,而是黑白花,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广东一带猪品种的颜色特征在清代已经成为共识。
上一篇: 商品蛋鸡要向品牌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