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环保压力突显
可以说,无论是用天价塘租争抢稀缺养殖用地,还是企业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养殖模式,实际上都说明了过去粗放型的水产养殖业正在向精细化转移。而在2017年,当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对各行各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的更高要求时,2017年诸多环保政策之于水产养殖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这对于身处在水产养殖业各环节的从业者来说,顺应绿色环保发展的新趋势,已不容滞缓。
2017年全国拆除江河湖养殖网箱的力度空前,受此影响,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网箱被大范围拆除,网箱养殖被禁止,养殖水产品产量势必下降,养殖户的利润,养殖投入品企业的产品销量都受此波及。这对于全国水产养殖业来说,无疑将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整体产量面临下行的前提下,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发展关键,力求提高水产品质量才是王道。
在2017年,在国家政策层面,严抓水产品质量力度空前。4月份,农业部发布《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重点之一即“三鱼两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发布后多起开始对整治品种养殖销售链上的信息进行严格登记造册入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和养殖证管理,提高质量安全准入门槛,把规模小、条件差、管理薄弱的生产单位拒之门外。
在这样的趋势下,2017年9月1日,广东省率先正式施行《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全国第一部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而有法规保驾护航,行业未来对于池塘养殖水产品药残、抗生素残留等问题的检测将会更加严苛,以此全力保障居民消费水产品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在2018年元旦过后,于全国范围内开征的环保税,无疑将再一次在水产养殖行业内掀起舆论热议。对于大型养殖场、养殖公司来说,如何在保证企业自身发展同时,妥善保证环保问题可以说任重道远。
企业竞争加剧
在水产养殖行情不断升温的趋势下,水产饲料作为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投入品之一,这个行业的变化同样也能够反映出过去一年水产行业全面升级所在。而如果说2016年是“水产饲料业整合元年”,那么在过去的2017年,这种整合则正在迅速加剧。
在全国饲料总销量下降的前提下,行业整合加剧意味着料企之间竞争更激烈,留给每个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紧促。过去的2017年,诸如新希望、禾丰、正邦、大北农等跨行进入水产饲料业的畜牧业知名企业,正在加快水产板块业务布局,与此同时,通威、海大、粤海、恒兴等传统水产料巨头,也正在抓紧夯实原有业务优势。可以说相比以往,如今水产饲料市场的竞争已全面升级。
同时,2017年继续保持上涨的鱼粉、豆粕等原料价格,在原本激烈竞争的基础上,加剧了企业的生存难度,这对企业未来的原料采购体系提和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面对紧促而艰难的发展空间,身处竞争漩涡的饲料企业只有致力于打造更好的价值体系,营造差异化优势,才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而在这方面,已有不少企业正在试图弯道超车。大北农水产通过大力建设渔联网,在“互联网+水产”领域先人一步,力图以构建大数据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还有以澳华、展翔、惠泽、嘉康为代表知名水产料企在产品战略上做出调整,深耕特水品种,力推高端膨化料产品降低颗粒料产品占比,深化服务营销,以高效养殖模式最大化饲料产品的使用效益,等等。
过去的2017年,水产料企之间的竞争在升级,同时也在转移。一方面是竞争市场的转移,在华南水产料增长空间接近饱和,市场格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竞争正在从华南向华中、华东等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是竞争对象的转移,在以加州鲈、河蟹、小龙虾等为代表的热门特种水产养殖领域,企业想要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企业,而是如何令养殖户乐于用饲料代替冰鲜养殖。
上一篇: 中国水产业2017年总结:自然灾害升级与水产行情飙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