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鳕鱼皮,曾经和鳕鱼排捆绑着往外卖,白送都没人要,如今,东方海洋通过科技创新,将鳕鱼皮变废为宝,加工成胶原蛋白,每年创造价值数千万元。
历史:白送都没人要
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车轼介绍:“鳕鱼排作为加工鳕鱼的下脚料,在前些年是非常抢手的,每吨的价格1000元多元,而鳕鱼皮却不怎么遭人待见,白送都没人要。为了处理这些废料,公司想了个办法,和鳕鱼排捆绑着往外卖。”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秦松说,以前东方海洋的这些鳕鱼皮被人回收后,都是运到河北一代喂孔雀或者是狐狸。由于鱼皮不容易晾干,往往车走在烟台至河北的路上,就开始变质发臭了,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倒腾这些东西。
今天:下脚料加工成胶原蛋白 变废为宝
东方海洋公司胶原蛋白加工厂车间主任郝家喜介绍,从2009年开始,公司找到了“变废为宝”的途径,投资千万元上了这条生产线,每天源源不断运来的鳕鱼皮在这里摇身一变,就成为了胶原蛋白。
“从鱼皮到胶原蛋白这一过程,产出率为6%至8%,公司每年加工鳕鱼产生的鱼皮在3000多吨,按照这个比例,每年我们生产的胶原蛋白粉原料大约为200吨左右,目前胶原蛋白粉原料的市场价格在每吨60万元,公司仅是卖这些原料也可进账千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胶原蛋白其他系列的高端产品。昔日这些让人头疼的废料,如今却成了公司一个利润增长点。”车轼告诉记者,即使是按照以往作为废料捆绑销售时的价格,现在这些鱼皮的产品增值已达30多倍。
探访:看十几道工序,如何“变废为宝”
分文不值的鱼皮怎么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身价不菲的胶原蛋白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走进东方海洋胶原蛋白加工厂。
在车间主任郝家喜的带领下,记者穿上防护服、戴上帽子、罩上鞋套来到了加工车间。“你看到的这五个大池子就是加工胶原蛋白的第一道工序,鳕鱼皮在这里要完成化冻和清洗的工作。”郝家喜介绍。
清洗干净后的鱼皮紧接着要进入“酸浸”容器,在这里要将鱼皮中的组织进行软化,之后就是粉碎过程,大型的粉碎机要把鱼皮打成肉浆。接下来,把粉碎好的肉浆转入到温度在90度左右的容器内熬制,这道工序的目的是把肉浆中的含有胶原蛋白的液体提取出来。提取完毕自动转入离心机,以去除里面的杂质。然后就进入酶解过程,把大分子的胶原蛋白液通过加入多种酶,变为小分子胶原蛋白液。之后,再经过过滤、脱水、去味、过滤、除菌等工序,最后喷雾干燥,形成胶原蛋白粉。
郝家喜介绍,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生产其他一些胶原蛋白系列产品。“陆海一号”富硒胶原蛋白菊粉胶囊,就是在普通胶原蛋白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成功的产品。它的原料是俗称“鬼子姜”的菊芋和鳕鱼皮。两种成本低廉的原料,一个陆地一个海洋,却因为高科技碰撞结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秦松介绍说,胶原蛋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东方海洋在生产胶原蛋白粉的基础上又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大科研力度,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胶原蛋白高钙片、胶原蛋白营养粒、富硒胶原蛋白菊粉胶囊三个产品,形成胶原蛋白及其活性肽系列产品。
上一篇: 大庆乳业:黄金奶源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