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和美华集团刘方波总裁之蛋鸡行业痛点与应对之策
记者:就您提到的蛋鸡行业问题而言,比如今年上半年蛋价创20年新低,您怎么看?这是否反映出蛋鸡行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改进呢?
和美华集团总裁刘方波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
刘总:第一,种禽市场。目前,我国小的种禽企业数量很多,鸡苗质量差异很大,这直接决定了蛋鸡生产性能(受精率、孵化率等)的差异。另外,蛋鸡养殖群体太大,规模千差万别,整体素质不高。
第二,我国养殖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比如:通风管理——通风不良是万病之源。通风管理如何去设计,尤其是在冬季的保温与通风,这需要有科学的建场设计;饮水管理——水线一分钟的理论水流量、标准需要量和实际的水流量都需要测定、统计;水温控制——当鸡饮用水水温超过23℃以上,水温越高,饮水量越低;水线的清理。
第三,营养意识薄弱。蛋鸡养殖场普遍缺乏蛋鸡要达到什么样的生产性能指标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如每个阶段的蛋鸡都有其生长标准,即需要达到某种程度的性能指标(如胫长指标、体重指标、均匀度指标、产蛋性能指标)所需要的营养水平,但实际上大部分养殖场都达不到标准,且没有通过营养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生产中,我常常见到,夏季高温,很多养殖场鸡的采食量下降,随之产蛋量、产蛋率下降,这在很多管理者眼中似乎已习以为然,但事实上生产管理者需要考虑从营养角度避免或者改善这种现象。
第四,用药管理混乱。目前用药管理普遍比较乱,导致鸡蛋的安全性受到影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之前国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个养殖场用药管理记录的法则,用药记录可追溯两年。如果这个法规真正落实下去,食品安全将得到很大的保证,也能提升消费者信心。
第五,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近几年,风机、水帘、水线、自动刮板、自动清粪等设备在养殖场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风机水帘与鸡舍的匹配问题。我在鸡场一线见过做得最差的一个方面,就是自配料的用户自行购买原料、粉碎、混合,但其并没有原料品质管控能力,加之对生产中投料的顺序、混合的时间、生产工艺等不够专业,因此生产出来的饲料均匀度不一。另外,上料、放料的设备都会导致饲料的分级,进而影响生产性能。
综合来看,我国养殖业者的养殖观念比较落后,靠传统养殖经验较多,对新的科技、技术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
记者:针对以上方面问题,和美华做了哪些方面努力? 刘总: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包括养殖模式的推广、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养殖模式的推广方面,首先我们将养殖模式简单化,以便让更多的养殖户听得懂,我们会普及开产前胫长体重双达标及其重要性,根据日营养需要量和日采食量调整饲料配方、35天定终身等概念,同时我们会培养养殖户依靠营养来实现生产性能指标理念。然后,在营养水平实现保障的基础上,再将养殖技术简单化,向不同养殖户传授不同环境条件下管理中最重要的3个点。
目前我们推广的蛋鸡养殖模式分2个阶段:开产前和开产后。
开产前,抓胫长体重和均匀度的管理,以周为单位。目前很多养殖场忽视均匀度的管理,实际上,蛋鸡产蛋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与均匀度有一定的关系,在鸡群中,一只弱雏若不及时挑出,可能会造成几十元的经济损失。蛋鸡成长中,很多次的转群、分群,在此过程中可以除去弱鸡、不达标的鸡或分类管理。
开产后(双卡模式):卡胫长体重和均匀度,卡日采食量和日营养需要量,根据日采食量和日营养需要量来设定饲料配方。当然,这一切理念、技术落地生根的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做出好产品,实现蛋鸡的生产性能指标以提高其价值,为此,我们也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在服务项目方面,我们针对生产环节经常出现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提供了16个服务项目,如原料检测、畜产品信息、饲料配方调整、均匀度检测、生产工艺优化、通风管理改造、抗体检测等,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来改善这些问题。
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养殖场的不同问题,我们会给出专门的系统解决方案(如精准营养饲料配方)。
上一篇: 大北农、仙坛股份前三季度营业业绩报告
下一篇: 访和美华集团刘方波总裁之蛋鸡行业的品牌发展与资本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