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说起猪场绩效那些事,每位老板/场长都有说不完的血和累。不做绩效是等死,员工积极性与生产效率迟迟提不上来;实施绩效,投鼠忌器,怕推行不成还惹得一地鸡毛,又掉入”找死“的另一个魔鬼陷阱。为此,华南兽医养猪MBA分析了数个猪场的相关得失经验,归纳为”猪场绩效管理的八个关键误区“,希望对广大养猪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1、不重视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把手”工程,而猪场老板/场长通常会把这项交给账务/办公室来主导推进;这些辅助部门由于对生产管理不熟悉,上级授权不够等原因,很难推动绩效的实施!最终导致“怎么考办公室说了,怎么做栋长说了算,奖金怎么发老板说了算”的尴尬局面。
其次,管理者看不到绩效的真正价值。有的猪场曾经实行过绩效,但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员工流失,生产更加混乱,怨声载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没有遵循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没有利用好其方法和工具。无数的猪场证实,一个好的绩效管理完全可以解决以上困惑,激励员工自动自发工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明确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稳定一线队伍!
2、只问收获,不想耕耘
曾国藩:“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但我们在推行绩效时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只问收获,不顾耕耘”。绩效管理包括“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2个部分;从某种意义来讲,过程意义大于目标。我们必须保证过程的正确性,如引种计划实施、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产房精细化护理等;我们只要保证这些动作的正确性,实现即定的目标才具备可能性,水到自然成。
最近几年不少猪场老板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就如同”阿米巴经营“在中国大多数情况都失败了一样,这种”以罚代管“的绩效方法往往无法取预期效果。在日本,阿米巴经营是有监督、有检查、有控制、有纠偏的;这些过程通常被猪场管理者所忽视。最近作者收集的一个案例,广东某猪场进行猪小组承包,要求一年提供9500头保育小猪。由于缺乏对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胎龄结构被破坏(不引种)、后备母猪提前开配,结果得不偿失;最后老板不得不提前结束承包协议。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目标需要强大行动计划和执行力来支撑和实现。
3、挑员工毛病
很多员工害怕绩效,甚至”谈绩效色变“;一听说要做绩效,员工纷纷提出辞工,劳资双方明显缺乏对绩效的正确理解。员工觉得老板通过绩效来找员工的毛病、证明员工做得不好、想让员工干更多的活、甚至想借绩效之名来炒掉他们。一旦我们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或动机,这就很危险了;被员工察觉到,对绩效推动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人人皆圣人-猪场的每位员工都是好员工”。绩效管理应把注意力放在员工未来工作的成长性与可塑性上;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过多强调关注员工过去的错误和缺点。
4、不注重沟通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生产技术方案制定、理解与实施,无一离不开沟通。沟通即是上传下达,同时也是对技术和管理理解的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沟通的方案,不具有可执行性”;平时猪场管理中,由于只强调目标而缺少必要沟通,导致员工理解不到位,执行时发生偏差,对生产技术方案不认同,其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必然的。
很多场长在开会、工作交流时基本是“一言堂”,员工听得无聊、无趣、无精打彩;销售技巧中经常提到,顾客只认可自己的方案;同样的道理,“员工自己提出的措施与建议最具有执行力”。猪场管理者不妨多运用同理心,倾听员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注重沟通的互动性,一定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沟通效果。
下接:猪场绩效管理八个关键误区(二)
上一篇: 开学季蛋价为何出现“该涨不涨”的现象?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