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黑龙江省种猪育种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种猪育种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在全国生猪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省生猪产业乘势而起,有效支撑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

  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在饲料、猪舍配套设施、饲养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猪育种却长期依赖于北美、西欧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始终停留在“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状况。这将严重影响我省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生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状,黑龙江省种猪产业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据调查,黑龙江省猪育种过程中,大都采用了典型的金字塔式育种结构,即由核心群、繁殖群和商品群等组成。但这种结构不完整,各层之间不是很清晰,其中多数核心群选育采用封闭式育种。近几年,一些单位引进了国外著名猪育种公司全套育种材料,进行杂交猪生产,而其它单位通过引进纯种,进行选育,并与国内的其它地方品种或引进品种进行杂交。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几十年的猪育种情况,发现我省引进的优良品种,经选育后还是赶不上同时代国外的猪种。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测定站测定由于要使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喂种猪,使得测定的费用非常昂贵,限制了该系统的使用率;场内测定由于设施的不全、落后及方法不规范,也没有发挥其应有潜力。

  (2)许多种猪场仍采用原始的测定设备,在先进设备方面不舍得投入。 缺乏统一的组织,记录系统不完善。目前还没有形成可在全国采用的记录系统,如各地区、各猪场、各品种的猪只标识系统不一致;各种猪场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影响了数据的共享和统一遗传评价。

  (3)育种核心群普遍数量不足,遗传基础狭窄,导致近交系数普遍增大。各家种猪场各自为政,各种猪场之间没有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而使遗传改良的速度非常缓慢。

  (4)遗传评估系统不完善。较先进的参数估计和育种值估计方法还没有得到普及,各种猪场的评估方法也不一致,限制了场间的可比性,有效的猪场管理软件和育种软件有待大力推广。

  (5)有相当部分的种猪场还在使用自然交配,这阻碍了优良基因的扩散速度和各种猪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

 

上一篇: 基层动物防疫不可回避的一些问题

下一篇: "乾元浩杯"兽药竞赛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