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2016年4月10日上午,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研究员郑海学在第九届福建猪病上与参会行业人员分享了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和防控,并详细介绍了口蹄疫高效疫苗的创制。
口蹄疫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病、OIE法定报告病,感染猪、牛和养等重要家畜和野生偶蹄动物,超过70种易感动物。目前危害严重地区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南美口蹄疫净化进程加快,还剩下北部少数区域。
由于口蹄疫病毒病原变异严重、传播迅速、跨境传播,存在多个血清型,免疫交叉但不保护,每种疫情相当于一种疾病。而疫苗只能临床不发病,但不能阻断易感动物感染和病毒复制,也不能终身免疫,不能消除持续排毒。而且,口蹄疫疫苗还存在抗体应答晚、免疫保护期近4-6个月,免疫抑制严重、抗原不稳定,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难以区分等缺陷,具有很大提升的潜力。
从我国口蹄疫临床样品统计来看,口蹄疫病毒具有逐渐从牛羊传到猪体上的趋势。而我国的猪是一个大的群体,一旦传到猪身上将增加防控难度。近年来我国口蹄疫流行毒主要来自境外,尤其是东南亚毒株对中国威胁大,有三个血清型和多个谱系毒株传入我国,分别是O型两种(Mya98,PanAsia毒株)、A型一种(A/Sea-97),亚洲1型(2009年5月之后无报道)。根据历史数据,郑海学表示目前口蹄疫传播的风险主要来自与东南亚、活体动物调运带来风险以及原来毒株循环变异风险。
在口蹄疫的防控上,欧盟(除英国)以免疫为主与扑杀结合,我国则是采取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通过3个策略:扑灭根除策略、免疫控制策略、预防策略。6种措施:强制扑杀、免疫接种、限制动物、产品以及染毒物的移动、严格和强化动物卫生措施、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疫情预报预测和风险分析。来进行防控。通过疫苗免疫接种还是预防口蹄疫防控中最重要的技术策略。
郑海学介绍,口蹄疫疫苗质量和效力取决三个环节,一是疫苗种毒环节,确定流行毒株,筛选和制备与毒株匹配、抗原性好的种毒,提高疫苗效力大于6.0以上(PD50/146S含量),二是生产工艺和佐剂环节,生产企业要确保障好质量的疫苗,三取决养殖户要合理免疫,确保产生高的抗体水平和高免疫效果。
郑海学的疫苗研发团队中针对上述自然流行毒株的问题和缺陷,对毒株进行构建和改良,提高疫苗种毒抗原产量、抗原稳定性、消除和降低免疫抑制性和致病性,引入标记等,制备高效的疫苗,为我国口蹄疫防控和净化提供更好的疫苗和关键技术支撑。其中,重组A型疫苗实现产业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