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4月10日,在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上,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斌高级兽医师主讲了福建省近期猪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控措施。500多养猪人参会交流。
江斌介绍,2015年福建门诊猪病例统计数据显示,累计诊断了3919例,其中病毒性疾病1823例(占比46.5%)、细菌性疾病925例(23.6%)、寄生虫性疾病427例(10.9%)、其它传染病内外科疾病744例(19.0%)。
具体而言,就猪病毒性疾病分类中,圆环病毒病596例(占32.7%)、蓝耳病312例(17.1%)、伪狂犬病293例(16.1%)、流行性腹泻152例(8.3%)。猪细菌性疾病分类中,副猪嗜血杆菌病470例(占50.8%)、大肠杆菌病110例(11.9%)、链球菌病108例(11.7%)、葡萄球菌病91例(9.8%)。猪寄生虫疾病分类中,小袋虫病211例(占比49.4%),球虫病54例(12.6%),鞭虫病42例(9.8%)。其他传染病及内外科疾病分类中,支原体病124例(占比16.7%)、副红细胞体病110例(14.8%)、普通肠炎105例(14.1%)。
江斌总结,2015年福建省猪病流行特点有八个方面:
1.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危害性:影响猪只生长发育,免疫抑制、干扰疫苗免疫,并发或继发其它传染病。)
2.新病或变异株不断出现。(表现为伪狂犬变异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蓝耳病变异株及其它。)
3.疾病种类多,混合感染病例增多。(混合感染处理方案:明确主因,处理主因为主。包围疗法,兼顾各种继感染。)
4.隐性感染的传染病种类越来越多。(防控措施:预防上提倡自繁自养,做好生物安全。定期血清学检查,做好种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做好相关疫病的疫苗免疫。)
5.强烈传染病仍然威胁规模化猪场。(如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
6.饲养管理不良性疾病呈上升趋势。(表现为饲料霉菌毒素中毒,胃溃疡,营养性肠炎,母猪便秘。)
7.寄生虫感染种类出现新的变化。(典型的有小袋纤毛虫、球虫、毛滴虫、弓形体及其他。)
8.细菌性疾病在中大型猪场仍然较严重。(典型的有副猪嗜血杆菌病。)
在猪病防控措施方面,江斌建议做好:1.生物安全体系建设。2.猪场疫病净化。3.疫苗防疫及免疫检测。4.猪病药物防治。5.提高猪病科学诊断和处理水平。
研讨会上,龙岩学院范克伟博士作主题报告,分析了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情况。
范克伟分析,PRV变异毒株已成为闽西地区PRV的主要流行毒株。PRV分离毒株虽然属于近年来流行的PRV变异毒株,但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PRV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Bartha疫苗株相比,PRV变异株主要保护抗原的优势抗原表位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抗原漂移,表明闽西地区PRV分离株正在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变异。现行的猪伪狂犬Bartha疫苗株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已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这可能是导致闽西地区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爆发的原因之一。
Fujian-LY株接种免疫仔猪能侵害多种主要器官并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攻毒免疫仔猪后发病率达100%,但未出现死亡,所有攻毒仔猪均转为PRV gE抗体阳性猪。现有疫苗对PRV变异株的攻击还有一定的保护力。
农信互联猪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夏阿林主讲了《智慧养殖 服务升级》。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产业互联网新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机遇在于农业互联网。
上一篇: 陈焕春:病原学诊断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