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养猪要把握规律、把握平衡、把握适度。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养猪才会少走弯路,绩效才会突出,猪业发展才会和谐、健康、持续。
1 把握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养猪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掌握规律,遵循规律,规律就能为人们所用;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
1.1 养猪规律
1.1.1 生活行为规律。
猪的采食、排泄、群居、休息、活动和性行为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都为养猪者饲养管理好猪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如猪排泄粪尿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一般多在起卧时或饮食后,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饲养者可依此训练猪养成定点吃食、定点睡觉、定点排泄的习惯,以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降低劳动强度。
1.1.2 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小到大,从成熟到衰老的复杂过程,遵循着一定生命周期进行有规律的生命活动。即从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有了生命的开始,经过胚胎-胎儿-仔猪-保育猪-育成-成年-老年-淘汰死亡的全过程。各个阶段生长发育也有其规律性。本文仅对生长育肥猪生后至出栏在体重和体组织方面的变化规律加以阐述。
体重的增长。猪体重的绝对值即日增重,随日龄增长而增大,其相对生长速度则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下降。育肥猪最大生长速度一般是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体重在90~100kg,即育肥猪的适宜屠宰时期,但也因品种、类型和营养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体组织的生长。猪体的骨骼、肌肉、脂肪、皮的生长,瘦肉型猪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增长顺序和强度是:骨骼 皮 肌肉 脂肪。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kg为骨骼生长的高峰期,60~70kg为肌肉生长的高峰期,90~110kg是脂肪沉积的旺盛期。
利用这个规律,生长肉猪前期(60~70kg以前)给予高营养水平,注意日粮中矿物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生物学价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后期(60~70kg以后)适当限饲,减少脂肪的沉积,90~110kg左右适时出栏,既可防止饲料的浪费,又可提高胴体品质和肉质。
1.1.3 养殖模式发展规律。
零星散养→规模化、科学化养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从单家独户的零星散养开始,逐步发展为规模专业户、规模猪场进行规模化养殖,继续发展为集约化、现代化养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畜产品质量和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养猪业实施生态健康养殖。
生态健康养殖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对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它充分利用有利于猪群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福利条件,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水平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生产出保障消费者健康的优质、卫生、安全的猪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1.1.4 猪的疫病发生规律。
猪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所以要采取“以养为主,综合防制”,清除疫病发生的条件,切断感染链条,这样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管是哪一种传染病,一旦发生,都遵循着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四个阶段。潜伏期的长短,不同的传染病甚至同一种传染病是有差异的,但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稳定,这有助于推算各种传染病的受感染时期,也可以根据潜伏期确定封锁隔离时间。前驱期是传染病的先兆阶段,此期如果能及早地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将大大减少经济损失。在症状明显期要加强护养,科学治疗,提高治愈率,促使良好转归。在转归期不能松懈,注意病猪是否彻底治愈,并防止继发其他猪病或复发或转为慢性。每一种传染病也有其规律性,尤其是对新发生传染病,要不断掌握它,把它关在防控制度的“笼子”里,遏制其横行。
1.1.5 品牌品质规律。
随着人们对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需求,养猪生产由单纯追求数量不求质量、无品牌,发展到重视质量、创品牌,并逐渐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创名牌。像黑猪肉、雪花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不管是猪还是肉都有了品牌。品牌知名度越高,竞争力就越强,经济效益就越好,猪业发展就越健康。
诸如繁殖规律、饲养管理技术规律、价格规律、品种发展规律等都要把握好,对于尚未发现的养猪规律,养猪人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善于总结,找出规律并应用它,顺应规律猪就会好养得多。
2 把握平衡
《易经》上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世间万物皆离不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平衡事物才能和谐发展,养猪也不例外。
养猪中,人与人、人与猪、猪与猪、人与环境、猪与环境,人与猪的心理、营养都要平衡。猪场领导与员工,尤其是与饲养员关系的平衡,对调动饲养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关系处理好了,就会融洽,心理距离就会缩短,感情因素就会增强。“士为知已者拼”,即使工作再苦再累,员工也会与你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猪场领导要想平衡好与员工的关系,首先要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公开。与员工多沟通、多商量、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员工。对员工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尽量做到了如指掌,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
员工之间的关系要平衡好。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员工之间,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各自分工;既要相互协作,又存在彼此的竞争。所以员工要相互配合好,宽容、谅解、顾全大局,不要为了局部和一己之利进行争执。例如,哺乳仔猪转保育舍,或保育仔猪转生长育肥舍,为了提高育成率,对劣质猪该淘汰的不淘汰,这对团结和下一环节的生产都不利。
员工的收入要和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奖罚分明,否则会使懒人更懒,勤快人也不再勤快。如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好的人心理就不平衡。猪场要和周边的干群关系平衡好,否则一旦产生矛盾,会使猪场不得安宁。
不管是猪还是人,心理平衡、营养平衡、环境平衡都很重要,这是健康的三大支柱,是养好猪的基础。猪的高密度饲养,母猪限位栏饲养,猪的剪牙、断尾、去势、打耳标、注射、转群和断奶等,都使猪产生应激,使猪心理失去平衡。猪场的封闭、劳累、辛苦、孤独、寂寞,若待遇低、环境差,甚至拖欠或克扣工资,使养猪人情绪低落,心理失衡。这样的情况下,猪怎么能养好。找对人、养好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他们心态平衡,长期稳定,这是养好猪的根本。
猪群的品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要平衡,要按照生产要求科学地确定。周转良好的猪群结构,要求各猪群之间保持着既具有高生产性能,能承前启后,又具有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这是保证有计划地迅速增殖猪群,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养猪要注意生态平衡。猪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筑、饲养和管理都要有利于生态环保。污染物的处理要依据“减量化、资源化、达标处理化、节能化”的原则进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开展生态养猪综合利用的配套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合理地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搞好沼气发酵,实行养-养(鱼或蚯蚓),养-种(粮、果、菜、林、草),养-种-养(其它畜禽)等模式,形成物质的良性循环,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猪场的病原谱原来是平衡的,引种会打破这种平衡,这就需要对引进的猪进行很好的隔离、驯化与适应,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以避免疫病的发生。再如员工之间或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都很和谐,是一种平衡,但近来出现了矛盾,相互之间有意见,出现了不平衡,要通过沟通、协调,重归于好。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反复交替过程中发展的。养猪人要善于从不平衡中求得平衡,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3 把握适度
干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度”,养猪也得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行。养猪人尤其是猪场场长或职业经理人更要把握好“度”,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制定计划、指标要适度。如果太高,脱离了实际,员工就会失去信心,缺乏激情;如果太低,垂手可得,没有一点压力,同样会影响积极性和创造性。“跳起来摘桃子”的计划和指标才是适中的,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欲望,又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表扬与批评、惩罚与奖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掌握好分寸。切忌表扬奖励时夸大成绩,一叶障目;批评惩罚时过分强调缺点和错误,以偏概全。有的场,由于年终奖金分配不合理,导致场长和技术员产生很深的矛盾,彼此间扯皮推诿,技术员消极怠工,该打的疫苗不好好打,而是打在了地下和墙上,造成了很大损失。有的场哺乳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饲养员当月的工资被罚光,结果有的人就职不干了,干的人也没有积极性。
环境控制要适度。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和空气清新度,都要适度。适宜的环境猪才能舒服,才有利于猪的健康,才适于猪的生长发育。这些大多数场没有做好,所以猪向我们“报复”。
消毒、用药、免疫接种要适度。要制定科学合理地消毒制度、用药规则和免疫程序。有些猪场用药过量过滥,有的有什么病就打什么疫苗,恨不得将所有的疫苗全用上才放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混用滥用药物,破坏猪肠道菌群平衡,还有可能培养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过量接种能引起免疫麻痹,乱用疫苗会促使毒株变异,这都可能引发更难控制的疾病。
猪场规模要适度。猪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适度规模,有效规模。我们国家多数地方人口多,村庄密,有的猪场和村庄相距不到500m,生物安全很难保障,污染物很难处理,环境保护成为严重问题。猪场越大这方面问题就越严峻,生态和健康更加难控,随时都有从天而降的“灾祸”。养猪难,规模大的猪场养猪更难。
适度规模要根据计划规模的批量均衡生产要求,养殖场的自然条件、土地载畜量、粪污消纳量、动物福利保障、社会生态和政策环境以及投资能力、技术集成、管理水平、工程防疫和服务保障等体系配套能力来确定。一般适度规模场的基础母猪为250~500头,年出栏育肥猪5000~10000头。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育肥猪由农户饲养,在保障生态环保的情况下,母猪饲养量可适当加大。
适度是一种水平,一种境界,是养猪人的不懈追求。规律、平衡、适度把握好了,养猪就会提质增效,养猪就会得心应手,养猪就会快乐多、少忧愁。
(张保良 山东生猪产销分会;王兴春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兽医站)
上一篇: 饲料经销商如何适应这一场行业变革?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