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新时代下饲料工业人才系统的发展与培养

新时代下饲料工业人才系统的发展与培养

     摘要:饲料工业是养殖业的基础,平均每年以25%的高速度发展。21世纪,饲料工业产业已经进入到了微利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饲料工业下一步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更是管理、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企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企业的胜败。现在中国的饲料企业,尤其是大型饲料企业产业链不断拉长,走扩张式发展道路给他们增强了很大的整体实力,但是必须看到扩张速度越快就面临着人才缺乏、管理跟不上。本文将对中国饲料工业人才市场的现状作出分析,寻找原因并说明解决办法,对新时代下饲料工业人才做出相应的说明。

     1  引言

     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兴的基础产业之一,在世界饲料生产中也占有重要位置。2004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为2428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近40个工业行业中居前20位。高于粮食加工行业。中国配合饲料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的11%以上,直接影响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专业的人才是支撑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市场却缺少这类专业人才,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再建立饲料工业人才系统上足够重视,要将重心放在培养专业人才上。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中国的饲料企业才能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不断创新,在饲料的用料上实现突破,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总而言之,得人才者得市场。

     2  我国饲料工业人才市场现状

     2.1  社会需求大


     中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界70年代中后期, 相比于发达国家晚了70左右。1982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 。1983年1月邓小平同志又指出:

     “全国都要注意搞饲料加工,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个很大的行业” 。国务院及时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与1984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 。从此,饲料工业建设正式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列。从《纲要》颁布要1990年的几年间,我国饲料工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引导各方资金投入,很快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工作。进入新世纪后,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饲料工业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个朝阳产业。由于我国饲料工业一开始就引入市场机制,市场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并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饲料工业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因此科技和人才将成为这个行业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掌握在人才手中,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21世纪,饲料工业的成败取决于人才。人才也就成为推动饲料工业的重要手段。

     2.2  相关人才稀缺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饲料工业方面的人才却是紧缺的。随着饲料工业步入正轨并且正处于产业调整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技术人员也需要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完成生产需要的同时研发新的制造饲料的材料,提高饲料转换率等一系列可以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新兴技术。

     随着机器生产的普遍,流水线上的劳动力会最大程度化削弱,核心技术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重要生产力。企业不是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主要是从事这一专业的高科技人才数量太少,企业本身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导致市场的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在大学里只有与饲料工业相关的专业,专攻饲料的人才还是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产业发展缓慢,如果不加快对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中国的饲料工业将不会在世界上领先。我们国家的资源有限,而饲料工业又是一个和粮食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人才去研发新的能源来制造饲料,只会造成牲畜和人类争抢粮食的局面。除此之外,还会造成众多的问题阻碍行业的发展。

     2.3  缺乏专业培训

     2004年饲料企业年末职工人数为48.2万人,比上年下降0.83%,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11.5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3.91%,技术工种共5260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19%。总职工人数在下降,说明饲料企业正在削减劳动力,但其中技术人员占到的比例仍不大。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削减掉不必要的劳动力,吸入更多的技术型、研究型人才,提高企业效率,这样在转型的大潮中才不会被淘汰。

     2.4  关注度小,不易引起重视

     归根结底,对于饲料工业的不重视是阻碍它发展的最大障碍。21世纪,新兴的技术似乎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大批大批的人才投入到了虚拟世界中。农业在逐渐被人遗忘,更别提其中小小的一部分饲料工业。

     3  针对饲料产业人才问题的意见或建议

     3.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在饲料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主导着整个行业的动向。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需要放宽政策,提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和高校建立合作意向,建立起相关专业,将师资力量集中起来,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平台。高校也可以用优惠政策来吸引广大人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为广大的饲料企业节约科研方面的资金, 提高技术含量,推广可以获得更高效率的技术。

     首先,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非常困难。无论是从资金方面还是人才培养的师资方面,都无法做到满意。政府应该利用财政和教育之便,满足企业的愿望,为企业的腾飞插上翅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困难的问题。这种做法是一箭双雕的,既提高了就业率,又为企业创造了财富。

     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即创造机会加强中国饲料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并可以将中国的优势方面推荐给国外的农业企业,扩大国外市场。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让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自身的实力,用国际眼光去发展自己,让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舞台。亦或可以引进国外人才,来带领中国人才体系的培养和建立,或者派中国的人才去国外深造,做技术交流。彼此促进,彼此发展,创造出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3.2  饲料企业自身努力

     饲料企业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企业人才来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中国饲料工业由过去扩张型转变为转型升级阶段,过去做什么都能赚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迎来的是一个微利竞争时代。饲料工业企业下一步竞争的是人才,品牌。企业自身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创新,人才仍然是决定性因素。企业自身不能只一味地盲目扩张自己的企业规模,更应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等。这样才能稳步发展,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只有明智的企业才会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饲料企业自身对于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狠下工夫,当然也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不能让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外流,这样只会使企业的凝聚力不够,效率降低。人才的流向要时刻关注。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人才的培养才能步入正轨。

     4  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系统

     人才培养系统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企业要沉得住气不能一口吃掉个胖子。但是一定要在建设人才培养系统上下工夫。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要优待员工以避免人才的流失。在这个市场经济下,得人才者才能得到有力的发展。人才跳槽时常发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不重视而选择对手企业,为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要努力为员工,尤其是掌握着技术的专业人才谋取最大化的福利,让他们可以忠心地为企业服务,将工作中心完全放在企业的发展上。

     如果人才流失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明智的企业一定要为人才的供应提供有力的保障,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系统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并且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要使人才之间有可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竞争,这还是和企业的奖惩制度有关系。管理好人才,才能让企业向前发展。因此,建设人才培养系统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完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避免人才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内部的分裂,最终使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

     4.1  加大宣传力度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利用适当的方法宣传对饲料产业人才的需求,这样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饲料产业的重要性。亦或是利用现代的通讯,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网址之类的东西进行宣传,让人们可以对饲料工业有了解,并从中看到市场的需求。

     企业也要利用媒体的力量,广告或者是宣传片在社会中传播信息,让更多的人认知。这样不仅可以招贤纳士,也可以为自己的企业树立起品牌,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5  结语

     饲料产业的未来人才趋向专业化。饲料企业为了生存必定会削减掉不必要的劳动力,提高专业人才的使用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随着整个产业结构的改变会出现相应的教育专业,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在未来或许在大学中会出现一个叫饲料工业的专业,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改变就是在为市场提供“接地气”的人才,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课本中,试卷里,而在现实中存在不大意义的人。既然市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就落到了大学的身上。大学里的人可以专心地去研究一些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他们的方向是非常单一的,但也因此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研究的力度越大,专业的水平越高,人才越精,产业才会发展的更好。

     (南阳理工学院  闫合占)

上一篇: 新常态下我国养牛生产发展展望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