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 随着人们对食品需求从追求数量到重视品质的转变, 养鸡生产者大多把生态放养和延长饲养期作为提高鸡肉品质的主要手段,饲养期一般达到 180 日龄以上, 饲养期延长意味着饲养成本和疾病风险增大。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养殖方式保持盈利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借鉴。
普遍认为,生态放养和延长饲养期是提高鸡肉品质的重要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型转向绿色生态型, 健康优质鸡肉的消费量大大增加。养鸡业为顺应这一消费趋势,生态放养鸡出栏时间多延长到 180 日龄以上,饲养期的延长意味着饲养成本和疾病风险的增大, 要保证这种养殖方法的盈利能力, 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选好品种
品种是生态放养的基础。一方面,生态放养由于鸡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要求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 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适应性强; 另一方面,品种也是生态放养鸡获得优质优价的保证。快大型鸡由于生长发育迅速、 饲料消耗量大、 环境要求较高、 市场价位低的特点, 不适宜作为生态放养鸡延长饲养期的品种, 而低速型的中小型鸡如威宁鸡、乌蒙乌骨鸡、 三黄鸡、 仙居鸡、 瑶山土鸡等优良地方鸡种, 则具有肉质鲜美、 冠髯发达、 环境适应性强、 饲料消耗小、 市场价位高等优势, 宜作为生态放养延长饲养期的选择品种。
2 选择适宜的放养模式
鸡生态放养模式大致可归纳为 3 种类型:庭院放养、 草甸放养、 园林放养。 3 种模式各有特色,其中庭院放养模式户养规模小,适合于带动经济能力较弱的农户进行, 对形成 “小群体、 大规模”,实现连片推动效应, 促进同步小康作用较强; 草甸放养可形成较大规模养殖, 适应于经济实力较强, 营销管理能力好的养殖户; 园林放养规模适中, 选择适合的放养季节, 可以促进种养有机结合, 既降低林果园施肥和农药费用, 同时对保持林果园生态平衡亦有良好作用。无论采用哪种放养模式, 都可结合蝇蛆、 蚯蚓等养殖来补充动物蛋白, 减少饲料用量, 如果放养地植被条件较差, 可以人工种植牧草, 刈割补充方式保持青饲料供应。
3 适度规模
生态放养规模过大,鸡群短期内可将放养地植被啄食干净, 以后没有可供利用的青饲料和活食, 对放养鸡的肉质影响较大, 因此, 放养密度视放养地植被生长情况以 50~70 只 /667 m2为宜。因鸡群不能驱赶放牧, 大片放养场地要分点布置放养鸡舍, 一般每栋鸡舍容纳 300~500 只大鸡为宜, 有利于管理和预防疾病。
4 限制饲喂
饲料投入约占生态放养鸡养殖成本的 70%, 如果采用自由采食的喂养方法,鸡群 120 日龄就可以达到成年体重, 剩下 60 日龄饲养期消耗的饲料已无生产价值。 利用补偿生长原理, 在 5~20 周龄进行限制饲喂, 以后自由采食, 每只鸡可节省饲料 4 kg 左右, 对保持盈利水平大有好处。对公、 母鸡都要进行限饲, 限饲标准可参照体重相当的蛋用型商品鸡, 公鸡每天比母鸡增加 3~5 g 饲料, 限饲期间每周保持增重 60~70 g。限饲的关键是每周龄末抽测鸡群体重, 确保增重符合要求, 足够的食槽对提高鸡群整齐度有重要意义。
5 留出合理空置时间
放养场地的消毒难度和消毒成本较集约化养殖大得多, 留出合理空置时间, 可充分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消毒,节省养殖成本。一般夏秋季节空置时间20~25 d, 冬春季节空空置时间 30~40 d。
6 防止兽害
放养鸡容易受到老鹰、 黄鼠狼、 野狗等伤害, 放养场地安装围栏、 加强巡察是防止兽害的有效办法,围栏高度要在 1.8 m 以上。
7 加强防疫卫生
由于饲养期的延长,增大了饲养过程的疾病风险, 要求饲料要新鲜卫生, 饮水清洁, 勤打扫场地, 饲槽和饮水器以及卫生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饲养场所。每天定时巡检鸡群健康状况, 发现病弱鸡及时隔离观察治疗, 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贵州省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周理杨、黎德贵、张习本、陈泽林、李未博、欧茂均)
上一篇: 河北太行鸡保种技术方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