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河北太行鸡保种技术方案

河北太行鸡保种技术方案

     河北太行鸡主产于河北省, 是广大农区和山区农户普遍饲养经长期自然选育而形成的蛋肉兼用地方品种, 其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蛋品质以蛋黄色泽深、 营养价值高、味道独特而著称。河北太行鸡具有抗逆性强、 肠道消化酶活性高、 有益菌群丰富、 耐粗饲等优良品种特征。锡建中研究发现, 河北宁晋、 赞皇和易县的太行鸡体型外貌特征与 1993 年《河北省畜牧志》 中记载的体重、 体尺相比显著提高;锡建中利用微卫星DNA 标记和血液蛋白标记技术对太行鸡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 发现了 5 个微卫星的 21 个变异位点、26 种基因型以及 5 个血液蛋白的 10 种等位基因。郭秀丽研究发现, MC1R 基因的 18 个 SNP 中 10 个仅分布于河北太行鸡中, 其他品种鸡群中未发现。宣凤苓研究发现, MHC B - G 基因的 36 个 SNP 中有2 个仅在太行鸡中分布, 海兰褐和罗曼褐蛋鸡中未发现;河北太行鸡的单倍型多样性、 核苷酸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海兰褐和罗曼褐鸡, 说明太行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选择潜力。为了加强河北太行鸡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笔者借鉴国内其他地方品种的保种经验, 制订了河北太行鸡保种技术方案。

    1  保种基地选择

     河北太行鸡保种核心群基地选择在河北赞皇县天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该基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河北太行鸡原产地生态条件类似, 环境符合 GB/T18407. 3—2001、 NY/T 1167—2006 和 HJ/T 81—2001的规定。基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号为冀 A1409001), 并按照生活办公区、 生产区、 隔离区进行布局, 各功能区间有隔离设施。基地已制定了各项保种管理制度, 并按制度进行管理, 技术负责人、 技术员和技术工人配备合理。基地不再另行征用土地进行建设, 基础设施较完善, 可以满足保种群体规模的要求, 交通及通讯便利, 运输物资便捷, 对外联系方便。

     2  保种目标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就是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尽可能地不使任何基因丢失。因此, 组建了 200 只公鸡、 2 000只母鸡的核心群。

     2.1  雏鸡

     雏鸡体重 27 g, 保持在 25 ~ 30 g, 雏鸡群均匀度应在 95%以上。眼睛有神, 叫声洪亮, 腹部紧缩, 富有弹性, 毛光顺, 爪粗壮, 体有力, 脐无痕, 肛无便。

     2.2  育成鸡

     公鸡头顶近似正方形, 体躯长、 宽且深, 胸深并向前突出, 腹大柔软有弹性, 泄殖腔口大呈椭圆形、 内侧湿润, 两耻骨末端薄而有弹性, 胫长短适中、 距离较宽。另外, 种用公鸡要求脸宽、 深交向前突出, 背不过长而较宽, 姿势雄壮, 羽毛丰满。

     2.3  成年鸡外貌特征

     头部特征:母鸡头、 脸较小, 面容清秀;公鸡头中等大。公鸡为单冠, 母鸡部分为豆冠和草莓冠, 极少有冠羽。喙短细, 多为青灰色或肉色, 极少部分为黑色或黄色。腿细长, 胫围 3.3 ~ 3.4 cm, 胫长 85 ~90 mm, 多为青灰色或肉色。耳叶白色或红色, 白色占多数。公鸡羽毛红色, 尾羽和翼羽部分为黑色, 色泽光亮;母鸡羽毛多数为麻色, 以黄麻和褐麻色为主,部分为芦花色或杂色。体型要求娇小且细长, 身体结构匀称, 羽毛紧凑, 骨骼细小, 体质结实, 体型清秀。

     2.4  繁殖性能

     开产日龄为 160 ~ 170 日龄, 体重达 1. 10 ~1. 30 kg;种蛋受精率达到 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达到 91%以上。

     2.5  生长性能

     42,90 和 130 日龄体重分别为 378.25 g、 1.08 kg和 1.20 kg; 成年公、 母鸡体重分别为 1.43 ~1.87 kg和 1.10 ~ 1.36 kg, 体斜长分别为 19.40 ~ 20.48 cm和16.64 ~19.08 cm, 胫长分别为9.57 ~10. 55 cm 和7.89 ~9.03 cm, 龙骨长分别为 13.84 ~ 15.28 cm 和10.21 ~ 11.79 cm, 胸角分别为 69.81 ~ 74.59° 和60.84 ~78.62°, 胸深分别为 10.39 ~ 11.95 cm 和8.55 ~9.97 cm,胸宽分别为 7.68 ~ 8.80 cm 和6.09 ~7.97 cm。

     2.6  屠宰性能(见表 1)
                         
     2.7  蛋品质

     蛋重为 38 ~42 g, 蛋形指数为 1. 30 ~1. 35, 蛋壳厚度为 0. 42 ~0. 45 mm, 蛋壳呈粉色, 清洁完整, 灯光透视呈桔黄色或橙红色, 看不到蛋黄或者略见阴影;打开鸡蛋可见蛋黄凸起、 完整而有韧性, 蛋白澄清, 透明而黏稠, 无异味;蛋黄颜色值为 8. 84 ~10. 06, 蛋黄比率为 30. 02% ~32. 50%, 蛋黄含水量为 46. 69% ~48. 41%, 蛋黄中胆固醇含量为1. 32% ~1. 52%, 蛋黄中磷脂含量为 13. 92% ~ 14. 72%, 蛋黄的脂肪含量为 9. 29% ~ 10. 17%,蛋 黄 中 蛋 白 质 含 量 为16. 35% ~ 17. 21%,蛋 白 质 比 率 为 56. 49% ~60. 75%, 蛋白含水量为 86. 37% ~ 87. 53%, 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 10. 09% ~11. 13%。

     3   保种方案

     参照坝上长尾鸡的保种方案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 进行保种, 按各家系每世代选留的公母畜(禽)数量相等, 各家系内选留的公畜(禽) 与母畜(禽)数量不等, 但性别比例相同的方法留种;繁殖方式采用随机交配法。该方法是目前比较经济、 有效和成熟的保种方式, 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3.1  技术路线(见图 1)
                 
     3.2  保种方法

     3.2.1  组建家系


     根据河北太行鸡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 选择符合要求的 200 只公鸡和 2 000 只母鸡组成 40 个家系的保种核心群。

     3.2.2  配种方式

     为避免家系内全同胞、 半同胞交配, 用 n 号家系的公鸡与 n + m(m 为世代数)号家系的母鸡人工授精配种。

     3.2.3  种蛋收集

     母鸡 43 周龄时开始收集种蛋, 标记种蛋的家系。

     3.2.4  系谱孵化

     落盘时将同一只母鸡的胚蛋放入同一出雏网袋中, 准备出雏。

     3.2.5  选留方法


     按照各家系等量留种法分别在0,8,20 周龄和产蛋期(公鸡 30 周龄、 母鸡 43 周龄)选留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 世代间隔为 1.5 年。雏鸡选留:每个家系选留健雏, 佩戴翅号, 建立核心群。

     育成期第 1 次选留:8 周龄时测量体重和体尺性状, 评定外貌, 随机选留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 同时进行鸡群的白痢、 支原体和白血病等疫病的净化工作,各家系随机留 50 只公鸡和 500 只母鸡。育成期第 2 次选留:20 周龄转入产蛋鸡舍时通过外貌特征选择, 各家系随机留 20 只公鸡和 200 只母鸡。繁殖期第 3 次选留:公鸡 30 周龄时通过精液品质测定, 每个家系选留 5 只;母鸡 300 日龄时通过蛋品质测定, 每个家系随机选留 50 只。组建新家系:每个家系随机选留 5 只公鸡和50 只母鸡共组建 40 个家系繁殖后代, 78 周龄时淘汰。

     3.3  品种特性测定

     河北太行鸡体重及体尺、 产蛋性能、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饲料报酬等指标测定按照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执行。

     3.4  记录与档案管理

     建立包括种鸡出雏日期、 父母翅号、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产蛋性能测定等记录的种鸡档案。建立保种群体系谱, 监测群体近交系数。各项记录及统计数据按世代归档, 记录数据按 NY/T 823—2004 要求统计。每日记录生产数、 存栏数、 死亡数、 喂料量、 舍内温度、 舍内湿度、 光照时间、 日粮营养水平, 以及 43 周龄前个体产蛋与否, 45 周龄后群体产蛋数等。防疫记录按 DB43/632—2001 要求执行。记录选择日期、日龄、 留种方法与标准、 留种前鸡数、 留种鸡数等。

     3.5  相关基因研究

     采集河北太行鸡的血液样品和卵巢组织, 研究PRLR 基因的多态性和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层的时间表达差异性, 为河北太行鸡 PRLR 基因与快慢羽的关系提供遗传基础数据。

     4  保种效果监测

     4.1  表型性状监测


     监测河北太行鸡 0,7,16,24,43 和 66 周龄体重及开产体重、开产日龄、每日产蛋情况、开产情况、43 和66 周龄蛋重;统计个体 43 周龄产蛋数, 分别计算各家系及保种群平均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43 周龄蛋重、43 周龄产蛋数等;记录个体纯繁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统计各家系及保种群平均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建立各世代的表型性状档案,分析世代间性状稳定性。

     4.2  分子水平监测

     选用 NY/T1673—2008 标准中鸡的微卫星位点或其他分子遗传标记检测太行鸡每世代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及其频率、 基因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 建立各世代的分子信息档案, 分析世代间群体遗传结构差异。

     (河北农业大学  刘春杨、张秀玲、李兰会、周荣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朱文进、李祥龙)

上一篇: 规模奶牛场围产期保健及产后监控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