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市场因素

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市场因素

     一、中国养猪业在世界的地位

     2013 年中国的母猪存栏量占全球 50% 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市场和猪肉消费市场。万州国际、温氏母猪存栏分别位列全球第一和第四。2013 年,全球前十大养猪企业和前十大猪肉加工商中,中国企业分别占到两个名额。万州国际同时是全球最大养猪公司和全球最大猪肉加工商。雨润屠宰量位列全球第七。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2013 年全球猪肉总产量约为 1.08 亿吨,同比增加 2.12%,2001-2013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 2.1%。中国、欧盟和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猪肉生产国,占世界猪肉产量的80.89%。其中中国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 50.6%,其次是欧盟和美国,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 20.7%和 9.7%。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全球的 59.32%,与2012 年的水平相当。

     存栏 : 2013 年,中国的猪存栏量虽然较 2012面略有上升,仍然位于榜首,战友近 60% 的份额,然后依次是欧盟 27 国、美国、巴西,这四大国的猪存栏量大约占据了世界总的猪存栏量 90% 以上的份额。2009-2013 年,中国的猪存栏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 而欧盟 27 国的存栏量下滑为主,美国的猪存栏量呈现波动性减少变化。

     出栏 : 2009-2013 年,中国、欧盟 27 国、美国生猪出栏量依然占世界生猪总出栏量份额的前三甲,2013 年中国占据了 57% 的份额,欧盟 27国占 20% 的份额, 美国大约 10% 的份额。2013 年,欧盟的生猪出栏率慰 174.65%, 是中国(148.65%)的 1.17 倍 ; 美国的生猪出栏率是中国的 1.38 倍。平均每头母猪肉产量是综合母猪生产性能、日增重、成活率以及死亡损失等诸多影响因素的结果,很好的体现出整个养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2013年美国平均每头母猪猪肉产量为 1 829.1 kg,是中国(1118.00 kg)的 1.64 倍。

     从消费总量上看,我国猪肉消费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2013 年我国猪肉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50.59%,比 2012年增长 2.89%。

     全球猪肉产量及猪肉贸易状况 : 国外猪肉产量增幅快于国内,2013 年中国猪肉产量 5493 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7.145,较 2000 年占比 48.04 下滑 0.3 个百分点。2013 年,全球猪肉出口 703 万吨,较 2000 年上升 393.5 万吨,中国猪肉进口整体呈上升趋势,占全球猪肉出口量的 8%。

     二、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 近十年中国猪肉产量变化。2003-2013年,中国猪肉产量虽然上升,但占比下滑。2013年,中国猪肉产量为 5 493 万吨,较 2004 年提升26.5%。猪肉占肉类总产的 64.36%,较 2004 年下降 1.33%。

     2.2008-2013 年中国猪肉产量、进出口贸易消费。2007 年以来,中国猪肉人均表现消费量保持增长,到 2013 年达到 5544.09 万吨,全年人均达到 40.74 千克,比上年增长 2.52% ;每日人均消费量 2013 年比 2012 年增加 2.73 克。3.2013 年中国进口种猪国别及数量。2013 年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和丹麦 4 国累计进口种猪23 212 头,比上年增长 24.26%。与 2012 年相比,进口国少了英国、增加了丹麦。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种猪最多,占全部进口量的 52.46%。

     三、趋势分析

     (一)现状分析

     1. 旧有的养殖生产和经营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生猪养殖全行业正加速进入转型和升级的发展模式。

     2. 疫病风险, 食品安全压力, 环保压力, 土地、水、资本、技术品种压力。

     3. 养殖业的转型和升级必将推动育种和繁育、养殖技术工艺、设施和设备、动物保健、物流运输、环境保护与循环农业、加工与深加工等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活动一系列的巨大变革。

     4. 大量的农业资本和非农资本进入养猪业,已经开始战略规划和布局。

     (二)影响因素

     1. 中国规模巨大,但效率很低。例如,美国位列前五名的猪企,一头母猪平均年产肥猪数达26 头以上,猪出栏均重达 130 kg,产肉 90 多公斤, 这样每头母猪年产毛猪近 3.4 t, 产肉近 2.5 t,成本比中国平均低了 40% ~ 50%。如果考虑到其均匀度和瘦肉出品率等影响屠宰经济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养猪业为什么会引起全球资本和全球资金快速聚集。美国养猪业用 30 年的时间淘汰了 80% ~ 90% 的养猪户,根据目前趋势,中国大约需要用 10 年的时间。1996 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仅达 13.6% ;2002 年规模化水平达 27.2% ; 从 2004 年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开始加快,到 2011 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 65%。

     2. 需求分析。 (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猪肉消费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年人均消费每增加 1 公斤猪肉,意味着养殖规模需要增加 2 000 万头。 (2)随着人口基数持续增加,中国的人口形势将在 2023 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大概在 13.8 ~ 14 亿之间。 (3)肉类消费增幅或放缓,行业不宜过快发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指南》以及膳食结构对健康饮食的建议,每人每天畜禽肉类食用量建议为 50 ~ 100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 年,我国肉类产量 8 536 万吨, 人均占有量为 63.23 千克 / 人 / 年,相当于每人每天 173 克以上。课件,目前居民肉类消费量已明显超出指南给出的水平。

     3.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可以表述为 : 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较为昂贵的该种物品,从而最便宜的获得满足。如果猪肉价格上升,而禽、牛、羊肉的价格不变,那么猪肉就会变成价格相对贵的东西。当猪肉变成贵的食品时, 猪肉的购买量减少, 而禽、牛、羊肉的购买量会增加。尤其是食品企业(如火腿肠) ,当猪肉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倾向于用禽肉来代替,减少猪肉的使用比例。

     4. 收入效应。即价格变化通过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影响,进而影响物品的需求量。当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时,价格上升就如同实际收入或者是购买力下降一样,于是人们很可能减少几乎所有物品的购买数量,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收入效应。此外,收入效应常常会强化替代效应。人们在食品消费中,相对而言,猪肉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应是不小的。随着收入的增长,猪肉、牛肉、羊肉的消费量增加,但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猪肉消费量不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而家禽、 鱼、虾的消费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因为从营养成分构成的角度看,后者的质量更高。

     5. 价格弹性。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差别很大,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弹性很高时,意味着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强烈。价格弹性低时,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微弱。此外,拥有替代品的物品比没有替代品的物品弹性更大,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可以转而食用鸡肉、牛肉、羊肉等来满足对肉类的需求,所以,猪肉的价格弹性相对较高。

     四、养猪业面对未来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1. 规模化不能等同为现代化。规模化是手段,现代化才是目的,如何让把牺牲自然资源、污染然环境为代价的“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

     2. 摒弃过去的思维模式。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要在企业最好的时候选择主动求变,企业家应该主动思考决胜于未来的竞争力。

     3. 注重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好了,可以很赚钱 ; 企业管理搞好了,可以很健康,所以经营与管理必须相互依存。

     4. 产业化是农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发达国家农牧业发展轨迹,产业化是农牧企业必由之路。从饲料工业转向食品工业,从动物的能源转向人类的能源。

     (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  姚民仆)

上一篇: 新形势下兽药企业新动向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