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鸽蛋被誉为高蛋白低脂肪的“ 动物人参”,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商品鸽蛋生产属于清洁型的养殖产业, 几乎对环境无污染, 鸽粪可以作为种植水果、蔬菜的优质肥料, 符合当前上海市生态养殖业发展要求, 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嘉定地区某大型肉鸽养殖场准备利用现有种鸽资源开展鸽蛋生产,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商品鸽蛋种鸽群的产蛋率较低, 经济效益不显著。本研究针对鸽子自然配对产蛋率低的缺点, 采用“双母鸽”产蛋配套技术,使商品蛋鸽种鸽群产蛋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种选育
该肉鸽养殖场饲养肉鸽品种有法国卡奴鸽、丹麦皇鸽、美国落地王、自育朱桥王鸽。2012年11月开始, 我们利用现有品种,从中选择产蛋量高、母性强、蛋型大、产蛋周期短的品种作为“双母鸽”种鸽群。将不同品种种鸽设立试验组,在统一饲养管理、专人饲养等条件下,从中选择产蛋性能最理想的品种种鸽作为试验用“ 双母鸽” 种鸽群, 并开展选育和建立核心群等相关选种选育工作。
1.2 雌雄鉴别
在乳鸽饲养至28日龄左右时,采用早期雌雄鉴别技术进行筛选,剔除多余公鸽,母鸽留用,并连续对母鸽群进行观察和性别鉴定,以便完全淘汰母鸽群中的公鸽。
1.3 “ 双母鸽” 配对
鸽子具有一夫一妻的生理特性,“双母鸽”自然配对的成功率较低,因此多采用强制配对的方法进行配对。首先将筛选出的母鸽饲养至4~5月龄时,按每笼6~7羽为一个配对群体,如果2羽母鸽经常喜欢挨在一起或能表示友好、 不打斗的挑选出来,放在同一个蛋鸽笼中,这样连续观察不断缩小配对群体,增加配对成功率。如果配对失败,母鸽拆开重配,与其它母鸽合笼再配对。当然也可以采用直接将2羽母鸽放在一个蛋鸽笼中的方法,观察2~3d后, 如2羽母鸽不打斗, 则表示配对成功。
1.4 增加光照、 利用公鸽叫声刺激和改变保健砂配方促进母鸽产蛋
采用商品蛋鸽“ 双母鸽” 配对技术后, 早期母鸽正常产蛋(每个月达8~9枚) ,但连续生产鸽蛋2~3个月后,母鸽产蛋量明显降低,甚至小部分停止产蛋。参照蛋鸡的产蛋技术, 我们增加了棚舍内的光照时间(保证16~17h/d),并独创了播放成年公鸽的叫声来刺激母鸽产蛋的方法。试验后2个月,蛋鸽恢复了生产力, 产蛋量明显上升。同时, 在保健砂中增加维生素E的比例和添加益母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等中草药材,及时补充产蛋鸽的体力和产后护理。
1.5 及时拾蛋
种鸽的生理特性是连续产蛋2枚后即抱窝孵化。一般在成功配对后10d左右开始产蛋, 每对蛋鸽月产蛋数可由4枚增加到8枚左右。当产第1枚蛋后, 当天就将鸽蛋拿走并放置1枚假蛋,当产第4枚蛋后将假蛋和真蛋一起取走,让鸽子转窝再产蛋。
1.6 科学配料
采用“ 双母鸽”技术后,产蛋量可提高近1倍,因此在日粮配合上需增加蛋白质、 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如果以原粒料喂饲, 应增加豌豆配比, 同时注意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蛋鸽产蛋期饲料配方: 玉米65%、 豌豆20%、 小麦5%、 高梁10%。试验比较一时间为连续的3个月,比较二时间为连续的2个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选种选育
法国卡奴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91、3.98、3.97枚; 美国落地王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03、3.07、2.98枚; 自育朱桥王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94、3.99、4枚; 丹麦皇鸽因为群体数少, 未做试验。经过3个月的生产性能比较, 选择了产蛋数相对多的法国卡奴鸽和自育朱桥王鸽作为商品蛋鸽种鸽群。详见图1、 表1。
2.2 “ 双母鸽” 配对
法国卡奴鸽“ 双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9.59、7.58、2.55枚,“公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4、3.97、3.81枚。自育朱桥王鸽“双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9.46、7.46、3.44枚,“公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97、4.01、3.71枚。成功配对后第1个月产蛋数相当高,第2个月产蛋数开始有所下降,第3个月产蛋数下降严重, 部分蛋鸽甚至停止产蛋。客观因素:试验时间为7、8、9月份3个月,7月、8月是肉鸽繁殖高峰期,温度高、自然光照时间长对产蛋数产生有利条件;而9月部分鸽子开始换羽,略有影响产蛋。详见图2、图3、表2。
2.3 增加光照、 利用公鸽叫声刺激和改变保健砂配方
法国卡奴鸽“双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7.69、7.66枚,“公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88、3.98枚。自育朱桥王鸽“双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7.53、7.61枚,“公母鸽”月平均产蛋数分别为3.87、4.04枚。由于连续产蛋,“双母鸽”产蛋量有下降现象,在12月前后通过增加主观条件刺激和添加中草药,产蛋数开始明显增加,平均在7.5枚以上。详见图4、图5、表3。
3 小结与讨论
应用“ 双母鸽” 配对产蛋配套技术后, 突破了商品蛋鸽种鸽群“ 双母鸽” 不能持久产蛋的技术难题,产蛋量明显提高, 年产蛋数达到90枚/对, 而饲养成本由于公鸽的去除, 反而下降了37.5%, 经济效益显著。在应用试验过程中, 由于雌雄鉴别的准确率不能达到100%, 给选育工作带来了影响, 同时由于“ 双母鸽” 配对成功率较低, 使后备母鸽反复在配对笼内饲养, 增加了劳动量, 延长了后备母鸽的饲养周期, 延误上笼产蛋的时机, 最终影响了商品鸽蛋的生产水平。
嘉定区某肉鸽养殖场通过摸索研究, 成功创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商品鸽蛋生产技术, 并且在生产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本技术的核心, 一是利用现有种鸽资源进行持续选种选育, 并不断扩大优良种鸽核心群, 为繁育后备种鸽提供了优良种源; 二是早期雌雄鉴别和“ 双母鸽” 配对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日粮与保健砂配合技术, 提高饲料转化率, 补充母鸽体力和产后护理; 四是通过配套技术研究, 制定和完善蛋鸽的饲养管理制度、 疫病免疫程序, 提高蛋鸽的生产性能, 形成了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的配套技术。
(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农业服务中心 汤志兴;上海市嘉定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卞益、陈关明)
上一篇: 优质鸡生态养殖模式及其技术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