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如何管理好标准化猪场

浅谈如何管理好标准化猪场

   自2013年以来,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饲料价格不断攀升, 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养猪业一直在亏损的边缘徘徊。与此同时规模化、 集约化猪场越建越多、 越建越大, 全国年上市生猪的数量趋于稳定, 数量上的稳定使这个行业很难会像过去那样再出现价格周期性的波动。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是养猪场老板们能左右的, 但怎么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适时更新设施设备、 调整群体结构及存栏规模则是猪场老板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就需要他们把猪场的各项管理抓到位, 适时出栏, 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或增加效益。本人在江苏省某大型规模化猪场工作多年, 参与该规模猪场管理5年, 该猪场也曾出现许多新问题, 如猪场规划设计、 生产工艺、 猪舍布局不合理, 疫病防治压力大, 生产效率下降, 效益不理想, 员工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积极等, 其他猪场可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此笔者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做好猪场的规划设计

   以前本人所工作的猪场没能按照当地业务部门的要求, 在猪舍布局、 结构、 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 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严格分开、 消毒设施不全、 没有产房和保育舍等。由于圈舍设计建筑不合理, 不能给猪提供理想的生长、 生产环境, 饲养效果差, 最后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

   前期的设计建设是否合理, 对以后猪场的管理作用明显。在以后的建设中猪场的生活区、 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必须要严格分开, 要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合理布局, 要按照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进行栏舍设计, 猪舍的大小及猪舍的间距要合理。这样有利于猪的转群工作、 转群之后猪舍的彻底消毒及维修工作, 有利于出现疫情时能够有效隔离消毒管理、 减少疫情的传播带来的损失, 还有利于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减少成本等。

   2 加强猪场的管理

   2.1  加强疫病综合防治

   要建立与健全疫病防治体系, 克服重治轻防、只治不防的消极被动错误思想, 把猪的疫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 使之形成制度, 坚持不懈, 贯彻始终。养猪应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防治政策。

   疫病防治包括药物防治和疫苗预防两种。药物防治就是在动物的某些疫病发生前后有计划、 有目的地投服药物, 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防治疾病的蔓延, 正确使用不仅可以防治疾病的发生、 发展, 还可以促进猪的健康, 提高猪产品质量, 增加效益。疫苗预防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通过预防接种, 能使机体产生特异的抵抗力, 减少和控制疫病的发生。不能照搬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 要根据当地猪的疫病流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免疫种类, 并在抗体监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的免疫程序。猪场要定期做猪群的抗体水平监测,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加强免疫、 添加药物保健等措施。平时要注意周边其他猪场的疫情情况, 如发现有重大疾病发生时, 要根据自身条件及时加强相应的免疫或添加药物保健, 并做好进出人员、 物资、 猪场的消毒工作, 减少因为疫情而损失了本来就不多的利润。

   2.2 消毒工作要制度化

   消毒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的有效补充, 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 是切断猪疫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消毒包括人员进出场消毒、 物资消毒、 猪舍消毒及带猪消毒。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 流行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并定期轮换使用。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并定期对猪场实行严格消毒。发生重大疾病时要根据该疾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消毒药加强消毒。

   2.3  合理淘汰猪群

   在猪价低迷期除正常淘汰外, 将那些生产成绩不太理想而在平时又没有达到淘汰标准的母猪尽快淘汰。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 产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猪场要及时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猪, 淘汰原则如下: 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 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 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 治愈后的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 传染性强和危害大的病猪不治, 避免养殖效率低下, 压缩生产规模, 降低饲养成本。

   2.4  做好养殖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是猪场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是管理者日常最重要的工作, 现场巡视的目的就是从生产中的细节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猪场的效益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不断改进而获得的。现场巡视不是漫无目的地巡视, 而是带着问题、 有目的、 有重点地观察。了解猪场整体运作情况是否顺畅, 了解猪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效地执行, 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改善, 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性如何。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 每周可以组织员工参加1次或2次猪场的巡视工作, 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评出优劣, 最后再开会总结。每个人都有争先进的心理, 定期巡视也可以给员工形成压力, 促使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2.5  加强养殖场人员管理

   在规模化猪场人员管理面临两大难题: 如何提高生产成绩和管理水平。对于现代化的规模化猪场来讲, 管理好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猪场搞好的一半。猪场多数远离乡镇, 封闭管理、 环境差、 工作辛苦、 不能顾家等, 导致了人员责任心不强和流动性大。猪场的员工首先想到的是工资和福利待遇, 再次想到的才是工作。在行情低迷时期, 作为猪场的领导者必须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 一起分析养猪状况, 分析市场走势, 从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有了团结、 稳定的员工队伍, 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和本地区劳动力待遇情况, 制定不同饲养阶段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 使目标明确化, 工资公开化, 让员工认识到饲养得好工资就高, 工作由被动改变为主动, 使管理更轻松、 生产效益更好;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给员工提供往上发展空间的机会; 时时注意员工的思想动向, 发现问题及时调节解决,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员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工作。猪场形成了和谐、 友善、 融洽的人际关系, 创造令人舒心愉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2.6 增加信息沟通, 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市场低谷期各种变数很大, 特别是市场猪价下降, 何时出售生猪及出售猪的种类, 对猪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增加与同行、 上下游行业有关人士的沟通, 特别是与规模屠宰企业、 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沟通, 做到见好就收, 适时出栏, 使利润最大化。

   3 体会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是一个系统、 精细化的工作, 这就要求猪场管理人员把猪场的配种、 产房、 保育、 育肥每个饲养阶段都要做好, 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下阶段的成活率、 成品率、 饲料转化率、 出栏时间和出栏猪的数量等, 最后影响猪场的整体效益。作为猪场的管理人员, 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通过控制疫病、 强化管理等措施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增加产出、 抓住时机及时出栏, 同时把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充分调动起来。并通过改进和完善猪场设备、 建设, 提高现代化的养猪管理水平。

   (江苏丰县农业委员会  李纪委 尹洪海 赵本领)

上一篇: 防腐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