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防腐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分析

防腐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分析

     防腐药主要用于抑制局部皮肤、 黏膜和创伤等生物体表的微生物感染, 也用于食品及生物制品等的防腐, 防腐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皮肤清洁、 伤口擦洗和乳头浸洗等方面。

     1 皮肤清洁

     理想的皮肤消毒剂的特征包括广谱、作用迅速,且有持久的杀灭作用和清洗效果,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妨碍伤口愈合以及在有机物质中仍有活性。皮肤清洁在外科手术和患畜的术前消毒方面十分重要。术前消毒一般有两个备选方案:第一种方法是首先用水和肥皂清洗,再用酒精擦洗至少5min;第二种方法更为传统,应用洗必泰或碘伏将手擦洗5min。后一种方法的优点是残留的杀菌剂在外科手术手套中仍发挥活性。有机物和灰尘的存在可降低防腐剂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任何防腐剂前应清除污物。

     兽医对患畜的术前消毒依据具体的手术环境而有所不同, 但最佳方案的防腐清洗可以控制术后感染。患畜手术部位的脱毛是必不可少的, 剃剪毛发能减少外科皮肤部位的损害及减少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在使用任何防腐剂之前应清除污染物。使用消毒剂时应从切口处开始, 然后慢慢移动到整个手术区域。考虑到消毒需要保持适当的接触时间, 喷雾式防腐药应在手术部位最后使用。即使进行了最认真的术前准备, 但仍有20%的细菌藏在皮肤中,且不受消毒剂的影响。用于犬爪术前消毒的3种防腐剂组合已获得评估,一是7.5%碘伏擦剂/10%碘伏溶液;二是2%醋酸氯已定擦剂/2%氯已定二醋酸溶液;三是钾肥皂酊剂/70%异丙醇, 它们均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数量。当使用无菌绷带24h时,前2种组合仍具有有效的残余杀菌作用。在术前24h应用防腐剂, 则无明显优势。这与人医患者相反,人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使用防腐剂清洗,能减少伤口感染。进行预防性消毒清洗和过夜肢体包扎能减少马的整形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在脚部手术中, 去除蹄的表层能减少细菌数量,因为超过一定水平的细菌数量可能导致手术部位的感染等。含有3%过氧化苯甲酰的洗液最有效, 其次为0.5%醋酸和1.0%碘氯已定。

     对术前应用洗必泰和稳定态戊二醛的疗效进行了比较。戊二醛是最常见的一种非生物体用消毒剂,在PH中性时呈稳定状态, 具有无腐蚀性、不易流失、 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稳定态戊二醛与或不与酒精配比, 与用酒精和氯已定配比均能减少表面细菌水平。因此,一般推荐戊二醛作为术前消毒的备选药物。

     2 伤口擦洗

     开放式伤口的治疗在兽医临床上非常重要,应重视伤口的愈合和适当护理。如何妥善处理伤口取决于病畜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疾病成因、伤口规模及伤口的污染程度。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包扎、灌注或局部用药(包括盐类、防腐剂、抗生素和局部麻醉剂等) ,由于每个伤口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针对个体进行治疗。伤口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安全第一” ,即任何护理人员不得妨碍伤口的愈合过程。当进行局部伤口治疗时,不应在患畜的结膜囊内放置任何物体。

     对于常规的伤口处理中如何应用防腐剂, 有人认为应用防腐剂可降低伤口并发症感染的发病率。也有人则认为, 可能会造成组织的损伤, 并认为只有在愈合伤口出现严重感染时, 才能应用防腐剂。已证明, 盐水能有效地清除伤口组织碎片和降低细菌数量, 高渗盐水还可用于伤口敷料。Archer等报道,创伤表面使用防腐药并不阻碍愈合,因此,建议推荐使用合适的无潜在损害性的防腐剂, 而不应使用有潜在损害性的防腐剂。文献报道, 防腐剂对脆弱的愈合组织有潜在的损害作用,对其使用存在争议。5%碘伏溶液能阻止局部白细胞迁移, 损害成纤维细胞活性和伤口细胞结构。在体外, 碘伏溶液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浓度大于0.05%,而1%碘伏溶液可杀死成纤维细胞并导致轻度伤口断裂。含有碘伏和其他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擦剂可损伤组织,因此,不可用于伤口的护理。1%碘伏溶液已被推荐作为一种最有效的组织毒性最小的灌注剂,由于其抗菌活性可持续6~6h,反复治疗可取得最佳结果。

     由于洗必泰的残余活性(可与角质层蛋白结合)及对有机物仍保留活性, 使其能有效地用于伤口的处理。在一个实验性伤口感染模型中, 对伤口灌注0.5%~1%氯已定二醋酸溶液比0.1%~0.5%碘伏更能减少感染。0.5%或更高浓度的氯已定葡萄糖溶液可有效地抑制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超过0.5%的浓度对马成纤维细胞和猪伤口模型则是致命的, 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它更容易导致伤口的延迟愈合。

     含氯溶液如次氯酸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作为一种有效的伤口清洗剂。Dakins溶液(0.5%次氯酸钠溶液)因其强烈的溶解性,可杀死细菌和成纤维细胞以及大鼠体内上皮细胞。其他研究显示, 低浓度次氯酸钠溶液(0.0025%~0.025%)对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应放弃将次氯酸钠溶液用作冲洗液。

     相反,由于0.025%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已无杀菌作用,且无体外或体内组织毒性, 因此, 建议可将经改进的Dakins溶液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流体敷料。氯胺-T能减少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长以及细菌在豚鼠伤口处的增殖,0.03%的氯胺-T亦不会延迟伤口的愈合。因此, 将氯胺-T用于净化水时对伤口愈合没有影响。

     3 乳头浸洗

  挤奶后进行乳头消毒是哺乳期间减少临床和亚临床乳腺炎最有效的步骤之一。理想的乳头浸洗能在挤奶后杀死存留在皮肤上的细菌, 预防乳头感染并清除乳头病变, 而对皮肤无刺激性。许多奶牛普遍存在由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乳腺内感染现象, 而环境病原菌如大肠菌群和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腺炎更难以控制。由于环境是这些微生物的贮存库, 因此, 抗菌药的应用对控制感染尤其重要。在自然暴露试验中使用0.35%氯已定甘油可以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和棒状杆菌也有效且无刺激性, 不会导致皮肤龟裂现象。

     在9个关于乳头浸洗的体外杀菌活性测试试验中, 所有产品均对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有效, 醋酸氯已定仅能抑制诺卡氏菌。因此, 在农场进行奶牛乳头浸洗时, 不应使用含有醋酸已定成分的产品。

     在挤奶前和挤奶后2次使用亚氯酸和二氧化氯,对减少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的效果要好于仅挤奶后才进行的 乳头浸洗,在对革兰氏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和牛隐孢子虫的治疗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别。有专家对进行所有的乳头浸洗与仅挤奶前浸洗一样是安全和有效的假设进行了质疑。挤奶前进行乳头浸洗的正确操作为干燥乳房。已有研究表明,浸洗液中的细菌在经挤奶机接触后可进入到浸洗杯中,这些细菌即能增加牛奶中的细菌含量,又可引起乳腺炎。此外,在挤奶前浸洗的浸液可导致牛奶中化学物的残留。为了避免这些缺陷,使用0.5%含碘凝胶,并将其与例行的乳房清洗和挤奶前用0.5%碘溶液浸洗进行了比较,碘凝胶处理能减少牛奶和乳头部位的细菌污染,降低体细胞计数和碘含量,并能减少乳腺炎的发生。此外,在圈舍进行奶牛乳头浸洗的效果要优于常规的浸洗前治疗。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畜牧兽医站  才让卓玛)

上一篇: 番鸭饲养阶段划分及饲养标准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