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介绍了隆林山羊引种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隆林山羊的引种成功率、饲养管理水平及增加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山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养殖山羊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山羊养殖业。 隆林山羊与努比亚山羊的杂交改良后代具有易管理、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近年来,隆林山羊成为了广西山羊养殖杂交利用的优势品种。 但是,部分养殖户,特别是从事山羊养殖时间较短的养殖户, 仍缺乏科学的隆林山羊养殖技术,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这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疫病在羊群中广泛传播,殃及其他养殖户。 因此,在隆林山羊引种过程中,如何减少由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以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某种羊场引进的一批隆林山羊为例,介绍了隆林山羊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提高隆林山羊的引种成功率、饲养管理水平及增加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1 制订引种计划及引种前准备工作
1.1 制订引种计划
1.1.1 考察山羊引种区疫情:隆林山羊主要分布区域为德峨、猪场、蛇场、克长等乡,经考察后,均无疫情与流行性传染病发生。
1.1.2 选择引种地点、确认引种规模:计划在德娥乡引进隆林公羊 3 只,隆林母羊 92 只。 在德峨乡山羊养殖户中, 选择优秀的隆林山羊作为引种对象,使用车辆集中运回。 提前做好引种场地消毒工作,做到引种后马上能够饲养。
1.1.3 引种季节:于相对接近隆林当地气温的季节引种,以 10 月为最佳。
1.1.4 引种后隔离饲养观察时间:种羊引进至种羊场后,隔离观察 45 d。
1.2 引种前准备工作
1.2.1 办理相关引种手续:在引出地和引进地的动物防疫部门办理相关引种手续,包括:在扶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办理省内引种许可证明和德峨乡兽医站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1.2.2 栏舍建设:①选址要求。 按照标准,距离其他羊场 3 km 外搭建羊舍,羊舍周围无交通要道,远离人群及生活区域。 ②羊舍取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桉树木条和木板为主。 ③规格。 羊舍面积为300 m2, 每只羊的羊床面积要保证在 1.5~2.5 m2,分为 6 栏,羊床要高出地面 50 cm 以上。 整栋羊栏要建设在地势较高、向阳、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且坚固、保暖,通风状况良好,羊舍内要保证每只羊有2~3 m2的运动场地。
1.2.3 栏舍消毒:引种前对栏舍进行消毒,先用石灰水喷洒羊舍四周、羊栏、板床、饲槽、运动场等地,再用新洁尔灭喷雾消毒,经过 2 次消毒后,将栏舍空置 1 周。
1.2.4 饲料贮备: 引种前要做好充足的饲料储备,按照 2~3 kg/(只· d)青草、300 g(只· d)精料准备,计划引种 95 只羊, 则要按照 100 只羊的采食量饲养时间 45 d 计算,共需精料 1 350 kg(玉米 58%、豆粕22%、麦麸 17%、磷酸氢钙 2%、食盐 1%),同时种植“桂牧一号”杂交象草 0.33 hm2。
1.2.5 常用兽药、疫苗、器械的准备: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嘧啶、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各 1 盒,板蓝根 4 盒,伊维菌素 10盒,电解多维 5 包,生理盐水 10 瓶,大黄苏打粉 2包;三联四防疫苗,羊痘疫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口蹄疫疫苗;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各 1 把,连续注射器 1 只,20 mL 注射器 2 只, 一次性注射器10 只,耳标 100 套,耳标钳 1 把。
2 引进种羊
2.1 收集种羊
当地农户养殖本地山羊以散养、放牧形式居多,一次性购买较多数量的种羊比较困难,要事先联系隆林当地养羊户,商定于 10 月前收集一批种羊,集中在德峨乡一个羊场观察后进行选择。
2.2 选购种羊
10 月中旬进行引种, 隆林山羊种羊的品种特征为:头大小适中,母羊鼻梁较平直,公羊稍隆起,公、母羊均有髯,耳大小适中,公、母羊均有角(扁形、黑色),后躯比前躯略高,体长,体躯近似长方形,公羊睾丸匀称,母羊乳房饱满。 选择活泼好动,双目有神,毛色光亮,食欲旺盛,呼吸、体温正常,四肢强壮有力的健康种羊。 共选择隆林山羊种羊 95 只,其中公羊 3 只,平均体重 40 kg;母羊 92只,2~3 岁成年母羊 70 只,平均体重 30 kg,8~11 龄母羊 22 只,平均体重 25 kg。
2.2.1 种羊运输:运输前,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供羊只饮用,用新洁尔灭消毒液对运输车辆提前进行消毒,运输费约 2 500 元(具体视情况而定)。为了避免羊只在车上拥挤,临时使用木板将后车厢分为 2 层,利用长木板连接车后厢,然后驱赶羊只上车。在车上按照大小分群,体重小于 30 kg 的放在上层。 经过约 7 h 的运输,即可到达种羊场。 运输期间每隔 2 h 下车观察 1 次,检查是否有羊只挤压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
2.2.2 卸羊:在羊只抵达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木板搭架在运输车后厢连接处, 让羊只自然走下来,天气晴朗时, 可直接放牧于运动场。 待羊休息 1 h后,提供少量饮水(含电解多维),以缓解羊群应激反应。 下雨天应避免雨淋,人工采集天然草或树叶晾干后供羊采食。
3 饲养管理
3.1 饲料及饲喂方式
3.1.1 饲料构成:种羊的饲料构成为牧草+精料。 将人工收割的“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用铡草机粉碎后,与精饲料(玉米 58%、麦麸 17%、豆粕 20%、食盐1%、磷酸氢钙和其他添加剂 2%)均匀搅拌饲喂。
3.1.2 饲喂方式:①投喂量。 饲养第 1 天的牧草投喂量为 1 kg/(只· d), 精饲料投喂量为 150~250 g/(只· d);1 周后, 牧草投喂量逐渐变为 2.5 kg/(只·d)精饲料投喂量变为 300~400 g/(只· d)。 ②饲喂次数。 2~3 次/d。 ③投喂时间。 每天 9:00 和 17:00,采食量较大的羊群,晚上适当添加少量牧草。
3.2 分群饲养
打耳标后,根据羊只性别、年龄、体重、体况,进行分群饲养。 共分为 5 栏:公羊 3 只/栏,体重为 20~30 kg 的母羊 30 只/栏,体重为 30-40 kg 的母羊 2 栏 50 只,其他出现疾病或应激反应采食不正常的母羊 10 只/栏。
3.3 适当运动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 将羊赶至运动场内运动, 时间为每日 10:00—12:00、15:00—17:00,运动场应备有少量的天然草供羊只采食。
3.4 严格消毒
在进出羊场和栏舍处设置消毒点,消毒方式为紫外线消毒和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为新洁尔灭、消毒灵、碘伏轮换使用,每隔 1 周进行1 次全面消毒。 在天气晴朗时开展消毒工作,同时必须将羊只驱赶到运动场,才能对相关地点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区域为羊床、粪便及羊舍四周。
3.5 疾病预防
为增加羊只免疫力, 每天添加少量板蓝根混料饲喂,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食盐供羊饮用。 主要疾病的免疫程序为: 饲养至第 20 天时,给羊肌注伊维菌素,剂量为 3 mL/只;饲养至第25 天时, 注射羊痘和三联四防疫苗; 饲养至第 30天时, 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和口蹄疫疫苗;饲养至第 35 天时,抽血检测布鲁菌病。
4 隆林山羊饲养观测与分析
4.1 隆林山羊饲养适应性
案例分析: 引进种羊后饲养第 1 天, 有 10 只羊出现不采食的情况,有15 只羊采食量较少,其中公羊 2 只、母羊 23 只。分析其原因为羊群经长途运输后出现了应激反应,且从放养自由采食方式过渡到圈养人工饲喂方式,造成羊只对环境、饲料不适应。 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每次饲喂的饲草量减少至 300 g/只,精饲料饲喂量不变。 8:00 开始饲喂,14:00 利用运动场天然草资源进行放牧,18:00 再次饲喂,22:00 饲喂牧草200 g/只、精饲料 100 g/只。经 1 周的过渡后,根据羊群采食情况逐渐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直至恢复正常,并保证羊群在运动场运动 2~3 h/d(下雨天除外)。
4.2 隆林山羊饲养疾病防治
4.2.1 传染性口疮 5 例:病羊症状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脓疮,并结成疣状厚痂。 该病由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圈舍、用具或破损的皮肤传播、感染,呈群发性,可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 首先对被污染的羊舍进行彻底消毒,尤其对食槽周围进行严格消毒,防止通过饮水造成交叉感染。 其次,对病羊及时进行隔离, 病羊患处形成结痂时剥离,周围涂抹碘酊,前 3 d 每天 2 次,后 4 d 每天 1 次,连续治疗 7 d 后痊愈。
4.2.2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11 例: 损害部位仅限于眼部,病羊怕光,见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球出现白斑进而造成失明。 该病常发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季节和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由嗜血杆菌、立克次体引起。 用青霉素+生理盐水 10 mL 冲洗病羊眼部,每天 1 次,病情严重者每天 2 次,治疗 2~3 d 后病情明显好转,5 d 内痊愈。
4.2.3 流产 1 例:流产胎儿约 2 月龄,母羊阴门出现炎症。 该次流产主要是由于运输时羊群拥挤,应激反应过大引起。 病羊流产后注射黄芪多糖 10mL+青霉素 160 万 IU+链霉素 50 万 IU, 并用 0.1%高锰酸钾冲洗阴门及周围部位。
4.2.4 胃肠炎共 8 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及不同程度的下痢。 主要由应激反应造成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此外,采食精饲料过多也是造成胃肠炎的原因之一。 对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减少精料饲喂量,对被粪便污染的羊床进行消毒。 体重为 25 kg 以上的病羊注射诺氟沙星 3~5 mL 或双黄连 5 mL,每天2 次,3 d 后痊愈。
4.2.5 感冒 7 例: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流鼻涕,部分病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主要是由于应激反应造成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及地区温度差异引起。 加强防寒保暖措施,精饲料中添加少量板蓝根,并注射黄芪多糖 5 mL+氟苯尼考 5 mL,每天 1 次。
4.3 隆林山羊饲养体重变化
共引进隆林山羊 95只,饲养前称重,总重量为 2 770 kg,引种饲养 45 d后总重量为 2 696 kg,羊群总体重下降 74 kg,其中出现胃肠炎的 8 只母羊体重共减少 20 kg,1 只流产母羊减少 4 kg,5 只传染性口疮母羊共减少 18 kg,2只公羊共减少 5 kg,其余羊共减少 27 kg。
5 小结
该次隆林山羊引种饲养试验表明,由放养模式转换为圈养模式出现的采食不适应、疾病及体重下降等情况大多为应激反应所致,均属于引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隆林山羊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健康、优良的种羊;二是通过合理调整饲料结构及饲喂量,利用药物降低羊群过渡时产生的应激反应; 三是按照体况将羊分群饲喂;四是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 陆俊致,李叶红,黄志伟)
上一篇: 关于破解畜种结构调整难题的思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