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啄癖是在鸡的大群饲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一般分为啄羽,啄肛,啄趾,啄毛等。鸡群发现鸡只有啄癖,如不及时控制,常造成全群蔓延,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降低蛋鸡产蛋率,降低肉鸡饲料转化率及鸡肉品质。
1啄癖造成的危害
鸡啄癖的发生,可见于各日龄的鸡群,且发展迅速。啄癖可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降低鸡群抵抗力,甚至是机体损伤,如翅部羽毛被啄,皮肤出血;腹部韧带及肛门括约肌松弛,泄殖腔外露;脚趾损伤等。同时肉鸡品质下降,蛋鸡的产蛋量降低等。
2啄癖发生的原因
2.1饲养管理因素
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集约化生产的流行,导致很多养殖场盲目追求养殖效益,片面追求高密度饲养,导致鸡群生长生活环境的恶化。高饲养密度易造成鸡群争斗,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超标,鸡群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都会导致啄癖的产生,而且会造成鸡舍环境质量的下降乃至鸡群呼吸道疾病。实验研究表明鸡舍内光线太强或光照不均,也极易导致鸡群发生啄癖。鸡只断喙不良。正确断喙应在7~10日龄第一次断喙,必要时可在10~12周龄修喙一次。
2.2饲料营养因素
鸡群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成分单一,蛋白质含量不足,氨基酸比例失调,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粗纤维含量过低等,都易导致鸡群啄癖发生率增高。
2.3疾病因素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鸡白痢、外寄生虫(如疥螨、羽虱等)、疾病或生理性脱肛都会造成鸡只相互啄食的现象,如不及时控制啄癖将蔓延
整个鸡群。
3防治措施
3.1调整与场区面积适应的饲养密度
特别是夏季炎热季节,应考虑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鸡舍通风散热,调整鸡舍温湿度。合理均匀安装饮水点,防止出现饮水点不足出现的鸡只啄癖。鸡舍采光要均匀,做到窗户的合理分布。在光照强的季节,可视情况增加竹帘,遮阳棚,遮阳网等。根据鸡场养殖经验,在鸡舍鸡只活动区域内悬挂青菜或红布条,吸引其注意力,对预防啄癖发生有良好效果。再者要观察鸡群断喙情况,发现断喙不良时应及时补救。
3.2合理配比饲料
蛋白质与组纤维含量要均衡,一般蛋白含量不超过25%,注意饲料中各氨基酸含量比例。保证饮水及饮水质量。严防饲料出现霉变,最后可在饲料中添加灵金维或21-金维他以及其他矿物质微量元素。
3.3做好疾病预防
预防鸡白痢,法氏囊的发生。按时驱虫,观察鸡群有无寄生虫感染,制定驱虫计划。外寄生虫可拌喂阿维菌素,同时也严防鸡球虫病。
3.4对啄伤的鸡只及时隔离
可在伤口上涂抹0.1%高锰酸钾溶液、鱼石脂等。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康复后方可放回大群饲养。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光丽,刘海林,马健)
上一篇: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