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在广西柳州一带又被称为黄蜂鱼,生长在珠江流域,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体长123~143mm,昼伏夜出。杂食,食物多为水生昆虫、小鱼等小型底栖无脊椎水生动物。黄颡鱼味美市场前景好,多出口到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果。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逐步兴起,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1.1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最为适宜的面积是1~3亩,要求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水源充足,在放苗前要将塘底过多的淤泥予以清除,同时为了防止池塘渗漏,还应该及时对池堤进行整修。

    1.2清塘与肥水

    黄颡鱼鱼苗放养前10~15d,应该对池塘进行干法清塘,每亩投放150kg生石灰,以便将寄生虫、致病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杀死。同时,在放养黄颡鱼苗种的前7d,要注意注水,用40目筛绢网包裹注水管口,以此来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为了给黄颡鱼苗培养适口天然饵料,可每亩用2~2.5kg生物肥水王,兼施3~4kg无机肥。

    1.3鱼苗放养

    黄颡鱼鱼苗不能与鲫鱼苗、鲤鱼苗混养,放养密度为3~5万尾/亩。如果下塘鱼苗的孵化时间相差较大,那么很容易会造成鱼苗的成活率下降、生长不齐。值得注意的是,在放苗前,需要对池塘的氨氮、溶氧、pH值、水温等指标进行测量,鱼苗袋内氨氮小于0.06mg/L,溶氧大于5mg/L,pH值6.8~7.5之间,池水温度与水温度相差不超过2度,那么就可以下塘。

    1.4日常管理

    每日要坚持观察鱼的活动状况、摄食状况及水色,务必要坚持巡塘。为了确保饵料生物丰富、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可以综合性采用一些措施,例如开启增氧机、泼洒施肥、注水等。同时,要定期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和杀虫,为了避免出现鱼病,让鱼苗抗病能力得以提高,还可以定期将VC等添加到饲料中。

    2黄颡鱼成鱼培育技术

    2.1池塘条件

    黄颡鱼成鱼养殖通常都需要池塘有保肥、保水能力,需要底部淤泥10cm、水深在1.5~2m、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同时还需要配备一定量的增氧机。

    2.2放养模式

    黄颡鱼具有多样化的成鱼养殖模式,既可与青鱼、草鱼、鳊鱼等套养,又可以主养,但切记不可与鲫鱼、鲤鱼等混养。黄颡鱼主养时,3000~4000尾黄颡鱼/亩是较为适宜的密度,还可每亩套养200尾花、白鲢(每尾60~80g),以此来对水质进行调节。若有条件,每亩还可以混养200只甲鱼,这样一来,既能够对黄颡鱼病害进行有效地控制,又能够达到池塘增效的效果。套养时,务必要基于其他鱼类情况及池塘条件来具体确定。

    2.3放养前准备

    清塘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措施,通常是在放养10~15d前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要将一些底栖动物(如蚌类、螺蛳等)杀灭,蚌类、螺蛳很容易会寄生在黄颡鱼中,造成出现病害。放养前务必要进行肥水,应该提前7d注水,注水高度为80~100cm。鱼苗下塘前,要先消毒处理,消毒剂可用3%的食盐水,浸浴2~5min。池塘水水质要求同苗种培育,只是要求氨氮值小于0.2mg/L。

    2.4饲料与投喂

    给黄颡鱼投喂的饲料,要求无污染、无变质、无腐败、适口新鲜。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不小于38%。饲料投喂宜在水温12℃以上时开始,投喂频率通常为2次/d,傍晚、清晨各投喂一次。当水温在18℃以上时,日投饲率为鱼体总重的2%~3.5%;12~18℃时则为1%~2%。实际投喂时,应该要基于“四看”(看活动与吃食情况、看水质、看天气、看季节)及“四定”(定量、定质、定点、定时)的原则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2.5病害防治

    多采用外用内服兼顾的方法来防治黄颡鱼病害,多采用免疫、药物、生态的联合方法,(1)要通过调水等手段来营造出良好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2)要对水体进行定期的杀菌、杀虫,杀菌可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含量为0.4~0.5ppm)、二氧化氯(含量为0.1~0.2ppm),杀虫可全池泼洒辛硫磷粉剂(含量为0.04ppm)、阿维菌素溶液(含量为0.15ppm);(3)为提高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及体质,可定期内服β葡聚糖、甜菜碱、VC、大蒜素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里雍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兰作友)

上一篇: 上市饲料公司运营能力及成长能力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