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院校角度浅谈养猪行业人才的培养
我们的好朋友圈里,不乏许多优秀的猪场场长和养猪行业从业人员,每每聊天的时候,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目前猪场优秀人才的匮乏,这时我是觉得惭愧的,做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教师而言,一线人才的匮乏和我们是有或多或少关系的。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招生数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却与之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养猪行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如何从高职院校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角度化解这一问题,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就业现状造成养猪行业人员缺乏
造成养猪行业从业人员减少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许多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从事养猪行业。据对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到饲料、兽药企业和宠物医护行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或者进入事业单位,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层层过滤,最后真正进入到养猪企业并且1年内不跳槽的毕业生,简直是少之又少。相信这一情况在其他畜牧院校也较为常见。这一就业现状造成了养猪行业高素质实用人才的短缺,面对这一困境,虽然规模化养猪场老板采取各种措施来弥补,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二)养猪行业从业人员缺乏的原因分析
1.无论是与目前备受青睐的宠物医护行业相比,还是与老牌饲料兽药行业相比,养猪这一行业的优势是明显不足的。比如,普遍待遇较低,2014年年底河北省某龙头猪场向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招聘技术员、饲养员和储备干部,给出的月薪是试用期2000~2500元/月。这个薪金和以前相比,是有明显提高的,但是如果与饲料、兽药企业的业务员月收入相比,可能也不占优势。再者,养猪场的工作环境是导致毕业生不选择进入猪场工作的最大原因。养猪场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地处偏僻不算,而且一般还实行封闭式管理,这就对猪场员工的私人社交活动产生了很大的限制。现在的90后年轻人喜欢自由,单调的生活使得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拒绝进入养猪场工作。最后,目前高职院校畜牧专业毕业生进入的猪场多半是中小型养猪场,这些养猪场管理者的文化观念及管理方法与当代大学生之间有很大的代沟,学生常由于与管理者观点看法有偏差而觉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即使刚毕业时选择进入到猪场工作的人员也会在实习期满后离开养猪场而另谋生路。
2.站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不免会提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的方法。目前就高职院校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还表现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上,比如敬业精神不够、缺乏责任心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教师学历较高但缺乏一线经验,同时缺乏来自猪场一线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缺乏真正的实习机会,老师理论讲了不少,但真正动手操作的少,无法实现学生与猪场员工的无缝对接。
(三)站在高职院校角度思考养猪行业人才的培养
做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养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有时仅仅依靠校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二是学校必须要拥有自己实训基地或者直接叫做养猪场,但是把畜牧类实训基地尤其是猪场搬到学校是不现实的,建立在偏远的地区又不适合做实训,来回路上的花销会很大。
没有实训基地,人才质量就不会得到显著提高。那么,把培养养猪行业人才的重任落在养猪各大企业上是否可行呢?显然也是不可行的。一是,虽然在猪场有实训条件的优势,可以把一个完全不懂养猪的人从饲养员开始培养,慢慢培养到一名养猪场长,但是这个培养过程太漫长了,里面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一旦这个人跳槽,那么企业的投入就会丝毫得不到回报。此外,猪场培养人才不会系统的讲解理论知识,必要的理论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猪场场长的必备条件。
从以上论述可以总结出,光靠猪场,或者光靠学校培养养猪人才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养猪行业因为缺少技术人才而发展受到阻碍吗?当然不行!通过总结高职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教学成果,笔者认为通过走深度校企合作的道路培养养猪人才是可行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认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所谓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包括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但是部分企业和学校对校企合作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误区一,校企合作就是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赞助,最后学校培养的人才全盘交给企业,对于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不再理会;误区二,企业和学校在平时是不联系的,只是在最后学生就业时企业才和学校见面或者合作,这些误区严重阻碍着校企合作的正确进行和发展。其实,校企合作是有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含义的。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都应该转变观念。
2.校企合作的第一步。其实,从学生一入学时就应该开展校企合作的第一步,那就是学校联合养猪企业共同做好专业形象和行业形象的宣传工作,从而消除人们对养猪、对猪场、对养猪人的种种偏见。只有养猪行业有了好的形象和好的口碑,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
3.校企合作的第二步。养猪企业和学校在把联系建立在每时每刻,不能直到最后需要人才时双方才就某些事宜达成一致。因为前面的论述中也提到,养猪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是不现实的,只有依托学校,才能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培养出高质量的行业人才。
4.校企合作的第三步,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加,此外校方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和企业共同使用的特色教材,为双方人才培养提供便利。前面提到学校在师资方面是薄弱的,与企业合作后,不仅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还可以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学校出力,如果真正达到这种合作,那么养猪行业人才的匮乏局面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5.校企合作的第四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空间,这点要求企业是比较多的。大型养猪企业不仅要从薪金、工作环境等方面实现以人为本,还应为广大畜牧专业毕业生提供发展空间,以此增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河北省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廖智慧陈志军)
上一篇: 不同营养水平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