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综合防治能力现况调查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与传染病打交道,瘟疫等流行疾病的传播经常会造成一个村落或小规模城镇的消亡。自城市出现以来,传染性疾病开始在大范围内爆发。目前最为人所熟知的传染疾病是禽流感,尽管高发期已过,但疾病的防控工作不能随之停止。必须要在养殖业中加强对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自愿为原则,在广东省云浮市的养殖区内随机抽取76户家禽养殖场的300名从业人员,对其禽流感的综合防治能力进行干预控制。持续时间为半年,主要对家禽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基础设施与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强化处理。
1.2方法
采用问卷与咨询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从加强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基础设施与加强业务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养殖场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2)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3)改变传统的小家庭个体式粗放养殖,转变管理模式。半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与直接咨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调查可知:家禽养殖场的禽品种以鸡鸭为主,数量1000~21000羽不等,平均数量为(6000±150)羽,养殖场面积大小不一,平均面积1990m2。养殖场性质均为个体经营,300名从业人员男性172名,女性128名,平均年龄为(44.5±2.1)岁,其中无专业技术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为中小学学历。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员工占总人数比较低,仅有19.3%。
另外,76家养殖场中制定了消毒措施,建立防护网,购置无害处理设施,对家禽的粪便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干预前后效果明显改善,参见表1:
干预前经问卷调查可发现从业人员对于禽流感的禽类症状表现、疫苗的使用、与其他近似疾病如鸡瘟的区别等多个知识点掌握情况不佳,干预后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参见表2:
3讨论
3.1禽流感的危害
自14世纪的黑死病开始,小儿麻痹症、伤寒、黄热病、艾滋病、霍乱、肺结核、疟疾、天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流行疾病。进入20、21世纪后,非典型肺炎、猪流感陆续大规模暴发,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死亡。2013年3月发生的H7N9禽流感在暴发后导致了上百人感染,数十人死亡。尽管死亡人数不多,但禽流感的暴发给人们带来了恐慌,禽类的消费水平下降极为严重,为禽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3.2防治措施
3.2.1变传统的散养方式为有规划的管理模类的传统养殖模式 通常是散养模式,鸡鸭等各种禽类混养,养殖区内容易进入外界的野生鸟类,这种开放式的散养方式容易造成外部病毒的侵入。因此,从选址就要开始注意,远离野生鸟类的聚集地,同时,还要加强与外部的隔离,避免外部鸟类将病毒带入养殖区。
3.2.2强化防疫力度 对禽舍要进行定期消毒,季节间温度突变时要加强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禽类生病。同时,要加强疫苗的研制,对症使用符合当地病学特征的疫苗。
3.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力度 在当地的养殖场内推行禽流感防治措施,完善防护网、处理设备的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对市场流通的监督,避免病禽的流入流出。一旦发现疫区,立刻对区内家禽进行销毁,使用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处理。
3.2.4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定期发放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于醒目处张贴宣传画,刺激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知识讲座,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4结语
禽流感在我国暴发尽管只带来了百余人的死亡,但对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恐慌。若要治理,必须从源头开始,即从养殖场这一基点着手,通过优化设施配置、改变养殖模式、加强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提高对禽流感的综合防治能力。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张坤梅)
上一篇: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