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担负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重任,其管理措施直接决定了畜牧业的未来的发展前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引进品种、动物营养、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疫病预防和畜产品安全等诸多方面,如果这一环节发生松懈懒散情况,那么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加强对畜牧养殖管理的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品种引进不规范,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
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中,种猪质量是影响猪群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率(效益)的根本和关键。但在目前的实际生产中大多数养殖场都未按照规定进行品种引进。(1)部分养殖场只注重节省成本,购买一些劣质的猪种,不大可能引进最优秀的种猪,给猪场带来了影响本场猪群的性能和养殖效益、影响本场猪群的持续时间;(2)由于卫生检查不过关、防疫难以控制、直接影响到猪场生产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3)购买小商小贩的禽种其成活率低,经常出现患病或无缘无故死亡的现象;(4)频繁引种增加疾病传播风险,严重影响了养殖产业的发展。
1.2饲料单一,营养水平不高
不能满足种畜禽(商品畜禽)生长发育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效果不佳。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在现实生产中部分养殖场良种没有良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饲料单一,营养水平不高,没有按照饲养畜禽的种类及阶段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从而导致不能满足种畜禽(商品畜禽)生长发育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效果不佳的状况。
1.3饲养管理观念陈旧,养殖环境较差
饲养管理工作是实行科学养猪的关键环节,养殖环境是实行科学养猪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的畜禽养殖工作中,由于饲养管理工作观念陈旧,管理方法粗放,饲养过程不够精细,不能按照新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模式进行科学养殖,从而导致畜禽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商品率不高,养殖效益不佳的状况。
1.4免疫制度不健全,疾病防控不到位
疫病防控工作是科学养畜成败的保障。动物疫病问题是养殖户面临的一大难题,它的频繁发生给畜牧行业造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大部分的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养殖场规模偏小,防疫制度不健全,缺泛专业技术人才,没有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动物防疫当出现病情时,难以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应对,从而导致动物疫病蔓延,给养殖场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5兽药使用不规范,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大
目前在一部分畜牧养殖场的畜禽养殖工作中,部分管理工作者欠缺饲料卫生与饲料安全知识,兽用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不正确,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大。主要表现在(1)疫病频发防控体系不健全,缺乏“防重于治”的基本理念;(2)滥用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频繁大量使用各种药物进行防治,提高动物存活率,从而造成药物残留严重超标;(3)为了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和养殖场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经常超量违规长时间使用各类抗菌药物,无视药物的休药期,在畜禽宰杀前一天还在添加使用。畜产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的解决方法
2.1开展种猪性能测定,严把选种引种关
为保证养殖场种畜禽的品种质量和生物安全,(1)认真开展必要的种猪性能测定和种猪选种工作,不断提高养殖场种畜禽的品种质量,争取少到外地引种,避免因引种带来疾病;(2)引进非疫区的品种,并进行仔细核查,避免混入疫区的品种,引种时要进行详细的事前调查,查看当地是否发生疫病等,同时要求供种方出据种畜禽生产合格证的动物免疫合格证。在引进品种后,对幼苗逐一仔细的进行消毒,观察一段时间,均呈现正常状态后,才能正式饲养,必须严格把握引种关,做到场内养殖畜禽标准化。
2.2养殖场精心选址,合理布局
养殖场是实行科学养畜,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精心选择场址,按照养殖场建场应具备的要素,合理布局养殖场,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健全养殖场消毒、生产、无害化处理和排污设施及各项管理制度,为养殖场种畜禽的标准件、规模化、健康养殖打好基础,做到养殖设施规范化。
2.3科学合理制定饲料标准和饲养管理规程
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程进行饲养,不断满足种畜禽(商品畜禽)生长发育需要,努力降低饲养成本,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饲养效果和养殖场经济效益,做到饲养管理标准化;同时要建立投入品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对畜禽养殖场投入品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4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确保养殖场生物安全
防疫工作是一个养殖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和基础,因此,每个养殖场必须建立适合本场的种畜禽免疫程序和场区消毒程序,按照程序定期对场内饲养的畜禽进行严格的免疫接种和消毒,不断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对出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对病死畜禽认真做好隔离、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到防疫工作制度化。
2.5培养专业人员队伍,培育创新精神
养殖场内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养殖场兴衰的要素之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技术研究是一个作为企业的领导应该考虑的。我们就要培养和造就富有创造性的人才队伍,就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在创新的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的事业中凝聚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2.6更新管理观念
每个养殖场不能固守之前的旧的管理观念,应不断更新观念使之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传统服务观念。只有不断调整思路,用新的观念与方法去应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跟上畜牧业日益专业化、规模化的趋势。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金山畜牧兽医站,金学明)
上一篇: 湖南省生猪饲养中间消耗的变化趋势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