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技术
2011年5月,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在滕州市柴胡店镇园艺场积极探索地下肉鸡立体养殖新模式,养殖的首批肉鸡于2012年2月22日出栏,经试验分析,该技术应用成效显著,2012年4月6日该企业申请了发明专利,2013年7月4日,由有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鉴定和项目验收,认为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熟化技术成果,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现就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技术原理
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是一种全新的立体养殖方式,它是将自然生态理念和现代养殖技术运用到鸡群养殖过程中,通过地上种植与地下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农牧良性循环,是一种环保、安全、高效的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是在地下建立标准化鸡舍,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控制鸡群生长环境,完全做到水、料即时供给和空气快速净化,真正实现全进、全出、全封闭。同时鸡群产生的鸡粪经处理后还田于地上农作物,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该技术拓展了生态循环发展空间,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畜产品品质。
2技术优势
地下肉鸡养殖模式的成功探索,开拓了畜禽养殖用地新空间,破解了土地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是具有创造性的农牧结合立体种养新模式,具有生态、环保和经济等优势。一是利于养殖科学管理。地下鸡舍密闭性较好,肉鸡饲养期间能够避免酷热、严寒等灾害性天气环境影响,减少肉鸡受到应激反应,降低养殖风险。在有效利用地温的同时,使用自动控温、控光系统,鸡舍内温差小、湿度均衡,鸡群生长环境更加安全、稳定、舒适,能减少能源消耗,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利于疫病防控。与地上传统鸡场相比,鸡舍内空气环境可以人为控制,养殖人员通过缓冲间及消毒间,才能进入地下鸡舍,进入鸡舍内的空气通过风道进行消毒净化,能确保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鸡群发病率大大降低。三是提高生产效率。地下养殖模式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地下养殖肉鸡可缩短清理及空舍期,年可出栏肉鸡7批,地下鸡舍采用四层笼养技术,单位面积肉鸡饲养量较地上可提高2~3倍,同时肉鸡笼养减小了鸡群活动空间,减少了肉鸡活动量,可提高料肉比、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消耗。
3地下智能生态鸡舍
地下养殖鸡舍是在自然地面下挖2.5m后开始设施建设,建筑为砖混结构,鸡舍内砖混墙体为240mm,其他缓冲间及通风道内墙均为砌块。2栋鸡舍为一组,单栋鸡舍长86m,宽6.2m,室内高度3.2m,中间设置上下两层的U型通风道,通风道宽长86m,4.04m,同时鸡舍内预留净道、污道缓冲区,其中净道缓冲间长2m,污道缓冲间长度2.5m。鸡舍与鸡舍间隔预留排水沟,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建成后单栋鸡舍面积786.8m2,一组鸡舍及风道总建筑面积为1573.6m2。
鸡舍在空气、饮用水、供料及清粪等方面均进行了改进。通风采用正压方式,利用空气净化技术对进入的空气过滤杀菌,净化后的空气通过U型通风道均匀输送到鸡舍各部位;地下常年18~23℃的自然温度给鸡群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减少应激;供料通过在地面建立料塔,有滑道与地下喂料器相连,推动播种式喂料器可自行供料;鸡群饮用水通过臭氧系统、活性炭、膜联用深度处理等技术层层筛选,水中有害杂质基本被清除,保证了鸡只饮水健康;粪污处理采用电脑自动化操作,四层托粪带定时自动清粪,日产日清,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4效益情况
4.1社会效益
柴胡店镇园艺场是一家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基础,在探索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技术过程中,使用了肉鸡地下养殖场规划建设技术、通风分区控制技术、空气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化自动控制技术、废气处理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科技普及带动周边养殖户及时改进生产技术、更新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了肉鸡生产整体效益,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4.2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地上大棚养殖相比,肉鸡地下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是成活率提高。地下养殖肉鸡成活率达到97.24%,较地上89.18%高出8.06%;二是料肉比降低。地下肉鸡料重比降至1.73∶1,同期地下重1.88∶1;三是肉鸡体重增加。只均重由地上2.31kg增加至2.82kg,平均增加0.51kg;四是养殖费用降低。只均养殖费用(剔除鸡苗、饲料、防费用)仅为3.85元,较地上减少1.62元,只均防疫费用(消毒费、疫苗费、药费)仅为0.49元,较地上减少1.08元。经综合分析,每只鸡增加效益5.48元。
4.3生态效益
肉鸡地下智能生态养殖的粪污处理是采用四层托粪带定时自动清粪,日产日清,废水和粪污汇集后及时投入沼气池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产生的沼气发电可直接做为新能源用于养殖生产,粪污经处理或深加工后作为有机肥还田地上农作物,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5前景展望
为满足日益提高的人们生活水平,一方面,畜牧业急需“量”的提高,加快规模化发展。然而养殖用地需求与时俱增与土地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畜牧业亟待“质”的提升,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众所周知,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信心严重受挫,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地下养殖技术的探索成功给破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瓶颈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是由于地下养殖可充分利用砖瓦厂、矿山、防空洞等土地资源,解决了土地资源供应紧张难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地下养殖采用全封闭管理,自动化设备通风换气及供应饲料饮水,电脑智能化控制环境,为鸡群生长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静、健康的生存环境,疫病大大减少,鸡肉质量安全有保障。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进一步熟化技术成果,降低投入成本,此项技术必定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山东省枣庄市畜牧兽医局,夏尚远)
上一篇: 浅谈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